[陇文化]文摘:好工作的标准
本篇文章1219字,读完约3分钟
当晒工资成为最热门的网络现象,当垄断行业的工资构成成为讨论的焦点,当通货膨胀让你每个月都拿不到钱的时候,那么钱就成了职业的第一标准。再说了,工作或者职业本来的目的就是赚钱。
规则二:名声。
声誉在职业生涯中起作用,就像流言在明星中起作用一样。不想要的时候,有了就不想要了。大学教授的口碑明显比中学老师好,而工程师的声音自然比技术员好听,电影明星比电视明星高级,CEO比厂长现代。
一个职业的名声充满了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包括道德因素、风光程度、职业形象的优雅程度等等。也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同一个职业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经历几次名声的大起大落。
规则3:可持续性。
许多女孩成为空姐妹是因为她们想宣传自己的青春。很多二三流明星最后发现,几年拿不到人头,就意味着一辈子拿不到人头。一个职业能不能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能持续多久。虽然我们可以看到模特最终成为模特经纪公司的老板,但我的妹妹空成为了地勤人员,他们都成了总编辑。服务员开了自己的小餐馆,明星开始写回忆录,但这只能认为是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成功转行,不能说原来的职业本身是可持续的。
我们的理想是35岁退休,但是你也知道,我们的理想终究还是理想,我们要庆祝53岁退休。这当然是你年轻时赚钱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人喜欢一直赚钱。
规则4:权力和影响力。
简单来说就是能不能影响到别人的生活。
在改变他人生活的力量中,影响力以不被察觉的方式出现,权力以明显的方式出现。比如是不是“史上最牛”,钉子户和媒体并不能真正影响到别人的生活。真正的主角是政府的拆迁主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虽然他们曾经颜面扫地,但别忘了,让你成为“钉子户”。是他们让你成为“史上最牛”,是他们让你最后消失。这也是为什么青春偶像剧《奋斗》中男主角的父亲和养父是房产中介和规划局的工程师。
规则5:技术内容。
虽然职业不分高低,但人总有一点点技术崇拜的心态。做工程师自然认为自己学历高,技术水平高,说明自己在这个职业的前期投入足够,自然就产生了这个职业的产出预期。
判断技术内容的一个简单标准是访问阈值。每个人都可以做小交易员,所以小交易员的技术含量比百货公司经理低;很多人可以做it工程师,但能进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只有800多。
另一个标准是专业名称,英语比汉语高,汉语比少词多词高,新词汇比旧词汇高。于是,人们开玩笑,把小偷改名为夜间物流工程师。
与技术壁垒相对应,还有一些非技术壁垒的标准。也是工作人员,打报表,发传真。在普通公司做和在中国移动做明显不一样;同样是建筑师,在建筑公司上班和在规划局上班完全不一样;同样是考公务员。监狱管理局和烟草专卖局是两回事。可以总结的规律是,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简称,那基本上就是一份好工作。
在职业信誉调查中可以看到,外资企业、集体企业、国企、民企的电工是分开计算的。连电工都分成这么多部分,可见中国专业课的博大精深。(摘自《新周刊》,2008年12月)
标题:[陇文化]文摘:好工作的标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水价中的公共利益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发誓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