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看今朝忆往昔
本篇文章1969字,读完约5分钟
每当我骑着从超市买来的各种五彩缤纷的礼物的小车,驰骋在宽敞的乡村道路上,看着窗外路过的新农村和美丽的学校,我的思绪就不由自主地飞到了三十年前,往事的云在我的脑海里飘荡。
1978年,我16岁的时候,那是一个豆蔻少女的心思。面对家乡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家家户户的土房、土炉、土坑、大腰土布衣裤,男女集体春播秋收的热闹场面,分发食物时互相争抢的激烈场面,只留下饥饿贫穷的深刻记忆。
当时家里没有钟,我就起来听公鸡打鸣。有一年冬天,妈妈半夜把我叫醒,说:“鸡已经叫了三次了。我送你去学校。”当时我是村里唯一一个上初中的孩子。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玩伴不上学。我父母坚持要我去上学。我真的很不情愿。我和妈妈被冰冷的月光笼罩着。面对北风,我们翻越山梁,一路跌跌撞撞上学,门锁着。寒风吹得我脸痛如刀,身体冰凉。在学校门口的门槛上搂着我,蜷起身子睡觉,东方开始发光。母亲拖着疲惫的脚步,消失在茫茫晨雾中。我也揉揉发酸的眼睛,开始艰难的学校生活。
上学的时候吃的干粮是高粱面馒头,黑红的,有点像玻璃泥,嘴里嚼着就像吃木屑。含着泪咽下去,嘴里含着泪却得不到屎。不知道收获后生产队的土地上种的小麦,也就是高粱,或者是我和妈妈从几十里外的粮站带回来的粮食,谁会吃。我记得我妈曾经说过,你爸在外打工,人口多,不劳动。工作点没赚够,拿不到小麦,吃高粱面就好了。学校离家十几里,中午不回家。饿的时候只吃高粱面馍。渴了就爬校门的泉水喝凉水。偶尔去同学家,可以吃一碗酸菜玉米面,也是对胃的保养,身心的享受。穿着妈妈织缝的黑土布衣服,冬天穿棉衣,春秋穿棉衣,夏天穿单衣无衬,16岁女孩,干得像病桃坑,又黑又瘦。
在我的无知中,我初中毕业,命运似乎对我来说很难。我上高中的时候,也就是1978年,恢复了国考制度。初中毕业,连数学方程式里的“X”都不认识,自然考砸了,只好回学校复读,成了人生第一次失败。真的很难忘。这也让我认识了曹,一个教学严格的老师,帮我补习初中所有的课程。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县二中。
后来去了村上的母校,当了私教。学校和我小学的时候一样,三个旧瓦房,复式班。只是吐谷浑建造的桌椅变成了木凳。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分配了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不知从哪里弄来一辆自行车。下课后,他在学校门前的打谷场上转圈骑着,学生们看着它就像看着一个婴儿。放学后,老师想骑自行车回家,但通往外国的路是一条崎岖的山路,老师不得不把头压在前面。我和一群孩子一起把自行车推到架子上,笑着一口气把自行车推上了高高的山脊。
有时候他推不动,就干脆把自行车扛在肩上。村民们看到后幽默地说:“老师,你不能在这里用你的外国东西。你可以看到驴在骑着你。”孩子们笑着向前探了探身子,老师却气得叹了口气。
2008年5月,因为家乡“5.12”大地震,我离开教师岗位,回到时隔20多年的母亲家中,看望灾情。这次,我和一个《中国青年报》和我的学生一起坐车去了。老师以前骑自行车上山的山路,现在变成了一条广阔盘旋的乡间小路,汽车直达每个村庄。村里的小学从三间破瓦房变成了两层教学楼。雪白的墙壁和红色的国旗相辅相成,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位老师笑着告诉我:“学校建得很牢固,没有被地震破坏,没有学生伤亡。电视、电话、电脑一应俱全,现代化教学已全面实现。”那人告诉我:“今年,全国实现了中小学生免交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补贴办公费的政策,全面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站在学校门口,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场景,当时我正坐在土虎吉盖的课桌凳上,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是初中时村里唯一一个上学的孩子,明白了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
我妈跟我说,国家补助2万,政府保底个人贷款3万,自筹资金2万,就能盖一栋全新的砖混平房。就等着看平房吧!“不知道坐了几代人的旧瓦房会不会变成别墅,既刺激又怀旧。
地震的结果,我也回过一次老公的老家。老家已经过了公交,从县城到我家门口不到一个小时。虽然有很多人挤着公交车,很乱,但是比起20多年前生完孩子坐公交车走30多公里到镇上的场景,我还是忍不住哭了。当我下了车,向外看家乡和村庄时,电视信号“铁锅”整齐地摆放在一排排的砖屋顶上。婆婆跟我说:“自来水进医院了,电话线进户了,庄稼停收公粮了,国家给农民退耕还林钱了。我家每年能收到1000多元。医疗有医保,五保户有最低生活保障。党的政策真好!你爸死的时候没有手机,也没用过手机。他是有福的。他变成鬼就不打电话了。如果他活到现在,看到就太好了!”听着婆婆的话,我不禁感慨万千。
前不久,我和老干部一起参观了农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当我看到规划统一、排列有序、设施齐全的砖混结构新农村平房,一排排从地上拔地而起,完全是城市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我的家乡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变化。
三十年,往事如烟,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让我触摸到社会发展的脉搏。
标题:[陇文化]看今朝忆往昔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奥巴马的鞋底
下一篇:[陇文化]感想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