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两难
本篇文章1351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人是最难讲的。比如大部分人不喜欢腐败,但是离不开腐败。其实很多中国人一旦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牵线搭桥,走后门请客送礼。如果所有官员都认真对待,就是不吃不收,恐怕很多人会觉得失落,会觉得失落。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不反腐是不可能的,打得太狠也不可能怕。最好留一条尾巴,限制在一两餐一两支烟,这样大家都会开心。
你说是被逼出来的?不一定。比如用公款吃喝,大家都反对,都讨厌。但是如果你邀请从来没有参加过的人和你一起吃饭,你可能会很高兴地去,而且看起来很好。可见他反对的不是公款吃喝,而是别人有一份自己没有的。因为我没份儿,连公款吃喝都要反对。
那么,中国人是两面派吗?不对!他“一贯”,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人情,面子等等。你请他吃饭,是你的恩惠,也是给他面子,你怎么能不领情,给他添堵?换句话说,他吃的都是你的宠爱和你的脸。至于用公款还是私房钱,跟他有什么关系?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在理论上反对公款。结果大家都反对用公款吃喝,但是用公款吃喝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因为没有人会把抽象的原则和具体的东西混为一谈;没有人会为了某个原则而牺牲面子和好感。怎么说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比如你的老朋友一直反对用公款吃喝,但是如果他来你的辖区,你不用公款招待他,他还是不高兴!因为这似乎意味着他上不了台面,或者说他没有资格拿公款吃喝,所以他没有面子。
很明显,不是中国人说一套做一套,也不是中国人一套套一套,而是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原则”或“规则”,往往互相矛盾。祖先留下了很多教诲,往往是为了打仗。比如,我们的祖先就谆谆教导我们,一个人要“行善”,“不平则拔刀相助”,但同时也告诫我们“少管闲事”,“各人自家门前扫雪,多管别人的闲事”。那么,我们到底管不管?哈!这个你不懂。不管了,就看是不是“多管闲事”了。如果是多管闲事,就不要管;如果不是你自己的事,你要管好。因此,勇敢面对袖手旁观是正确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说理由不合理,看你是“公”还是“女”。
总结一下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文化心理:中国人的诚实率直是圆滑的,率直世故的,多疑易轻信的,刻板灵活的,务实忠厚的,礼让少伦理的,中庸偏激的,美丽节俭但爱排场的。因循守旧但赶时髦,安于长乐但梦想爆发,烧香算命但无宗教感,爱抱团但斗争激烈,爱挑剔但能拐弯抹角,爱管闲事但爱八卦,知道“分秒必争”的道理但提倡“慢慢来”,等等。因此,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先富起来”,最后却因为“落后”而“穷白”“挨打”。总之,中国人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不仅是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自己也不一定“讲得清楚”。
其实连“不清楚”都是对的。为什么我看不出来?我明确告诉你。如果你不相信我,你会起来的。而且讲的有逻辑,让旁边的人直点头。但是点头呢?他听张三和李四的时候会点头,因为张三和李四是对的。但如果你认为张、三、李、司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的说法可能恰恰相反——张三说的是“正义”,李四说的是“女人的理性”。况且在中国,点头不一定代表赞同(当然也不一定代表不赞同)。这可能意味着倾听,或者礼貌,甚至只是习惯于行动。
(摘自《建南文学》(经典阅读)2008年第7期)
标题:[陇文化]文摘:两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闻香识人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坚持媒体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