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手稿之美:巴金、莫言手稿欣赏
刘《班主任》手稿本
巴金随想录手稿
莫言《透明的胡萝卜》手稿
因为转行电脑写作,很久没用过钢笔墨水了。现在我说我发表了作者的笔迹,所以我写这些文字是不着痕迹的。在华谊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小说集《红蘑菇》的作者手迹页上,作家张杰用钢笔写了两行字。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人们很少提及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漫长的手写时代告一段落,作家放下笔,开始在电脑上打出一排排的方形字符。
从长期的历史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文明的巨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写作和阅读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目前为止,这种变化的规模和深度可能才刚刚开始成型。作为策展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为最近在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展出的展览《回顾书写时代》写了这段话。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文学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大书法时代最后的辉煌绽放。只是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80年代的作者基本都是用笔和稿纸写的,所以大家都没觉得作者的稿子有多重要。编辑收到稿件后,往往直接进行编辑修改,很多稿件都标注了编辑的原修改。
直到21世纪,文坛才突然意识到手稿的重要性。为了防止大量作家的手稿丢失,中国作家协会和许多杂志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这些手稿,并移交给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统一收集。
不用说,这些手稿具有文献价值。许多作品出版时轰动一时,对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被读者深深铭记。例如,刘《班主任》堪称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从小说的手稿中,我们或多或少能感知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也能感知到作家是如何一字不差地写出来的,既创造了作品,又创造了历史。
阅读巴金的《随想录》手稿,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巨著中很少有文章是很容易写出来的,而且往往是反复修改和锤炼的。《随想录》是巴老晚年创作的,对当代中国影响很大,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面对面地看这份手稿,我们可以看到《随想录》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发展,是通过巴老一次又一次的修改逐渐形成的。
手稿不仅记录了作品的创作和出版过程,还包含了作家鲜明的个人气息,带有本杰明所说的光环,这就是手稿的美。
80年代莫言写《透明的胡萝卜》和《白狗摇摆框》的时候手写了4万多字,修改抄了几遍,送到杂志社才出版。当时他的稿子排版字迹干净、清晰、亲切、自然,每一页都像写板报。这个词,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一看就是板书艺术,这可能是因为他当过公司通讯员,写过板书。如果你看看莫言的手稿,你会发现他的字体与现在的笔迹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手稿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重建和理解过去,研究作家创作和修改的笔迹,澄清一些关于创作的疑点,加深对作家创作风格的理解。它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版本、作家传记、创作心理和作家心态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大师的笔迹来发现艺术创作中最微妙的奥秘。
凝视着作家的手,凝视着作家的笔,凝视着保存在纸上的灵魂和字迹痕迹,凝视着创作和劳动的过程。为了向那个时代的作家致敬。
(作者:饶翔)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手稿之美:巴金、莫言手稿欣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