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读者周末 中国人都将有所不同
本篇文章1209字,读完约3分钟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这个月我们经历了很多。5月19日下午,汽笛声和警报声响起,举国沉浸在悲痛之中。同一天,几乎所有媒体都发表了类似的评论,即如作者在题为《半旗祭亡灵,悼念国家》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为亡灵鸣笛,为平民降国旗,为中国伤天下。”
显然,在这样的说法中,隐含着一种判断:国旗的落下不仅仅是为了汶川地震中的死难者,也是为了所有的中国人——每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哀悼死者的公民,都能通过鸣笛和半挂国旗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变化。生命的价值一旦确立,由此而生的一系列价值也就确立了。作为国家的主人,公民也将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这种变化绝不是空.造成的从地震开始,中国就向世界展示了无数的奇迹,其中最大的奇迹之一就是无数的普通中国人自发地、独立地、自觉地投身于抗震救灾,并产生发挥了惊人的能量。国民的“劣根性”,在鲁迅、柏杨笔下一度被批为丑恶,在那一段时间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似乎在一夜之间摆脱了自卑,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完美诠释了现代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没有人相信这种转变真的是一蹴而就的。就算真的是“新中国”,这个“新中国”也一定是在劳动,汶川被震撼了,但它刚刚诞生。就像中国人在抗震救灾中的光辉和产生的力量一样,他们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积累和凝聚了巨大的潜力,但只有在地震触发后,他们才释放出惊人的光和热。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即使是最苛刻的评论家也不反对这一点。但在经济领域之外,对过去30年的得失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特别是在社会氛围中,存在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现象,几乎成为感受社会现状的“共识”。然而,在这种“共识”的背后,是对现状的深刻不满和对变革的热切期望。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内心的纯真是高尚的,每个人都相信是别人的龌龊让自己陷入泥潭。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困境中,有一个宝贵的机会。一旦某个因素打破了相互猜忌形成的恶质平衡,人的热情可能就像是堆积已久的山洪,在悠然的倾泻中焕发出巨大的能量。汶川地震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打破恶与质平衡的契机。人性,曾经屏蔽了相互猜疑和伤害,最终在对成千上万死去的生命的深切同情中有了统一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以回避崇高、消解价值为华丽外衣的洒脱,也在拯救生命中被沉重的人道主义责任所取代。
地震可能不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经过这么大的震动,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至少,在街上哀恸的人,会对生命的价值有新的认识;那些慷慨捐赠的人,从此会对别人的困难和尴尬有更多的同情;觉醒的责任感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将成为他们修正人生之舟的新坐标。
在一次网络直播中,面对主持人“地震后中国人会怎么样?”我给出如下回答:第一,美德不是“震惊”,而是本来就存在的。第二,地震之后,中国人的表现并不总是像地震时那样好,但他们一定比地震前更好...
(摘自《人民日报在线观点频道》2008年6月12日)
标题:[陇文化]读者周末 中国人都将有所不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读者周末 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