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干部谈读书:保持一种求知若渴的定力
本篇文章1314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一个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代社会,如果你想摆一张安静的桌子,保持求知欲,“死读书、死读书、死读书”不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对我来说,读书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羡慕同学们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渴望自己也有一本。但是这个愿望直到初中才实现。也许正是那种漫长而难忘的期待,让我患上了“书痴”。
在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代社会,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摆一张安静的桌子,保持不断的求知欲,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于爱书的人该怎么办?借助一首打油诗,“读到死,读到死,读到死”是提升阅读专注力的好方法。
“死读书”可以理解为一种忍耐力。古人常说“书自有黄金屋”,其实是一种以读书为敲门砖、敲门砖的态度。一旦门被撞开,书就被丢弃了。真正的读书人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向往。所谓“死读书”,就是忍受“昨夜西风枯绿树”的寒冷,“独自上高楼”的孤独,是一种“坐十年板凳”,“读书不是为了饭”的态度。工作之外,我总是尽量避免一些社交活动,尽量留出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无论是基层还是政府部门,无论是出差还是放假回家,总有几本书陪着我。即使很忙,也总会有工作的闲暇时间,安静的夜晚让客人离开,手里拿着一卷,礼貌,欢迎和流浪的东西,多快啊!
“读死书”考验视力。在众多的出版物中,最吸引我的不是新近流行的“快餐读物”,而是尘封已久,毫无兴趣的“古董货”,或是理论难懂,读起来“烧脑”的“大头”。这种大家都不喜欢看或者鄙视的东西,大概就是所谓的“死书”吧?这些书要么时间久了就“过时”,要么就是“不切实际”,学术气息浓厚,往往敬而远之。但是,我发现“死书”就像宝藏一样,我很渴望去读“死书”。这些年来,我经常买一些古籍或者学术著作。这几年来,我觉得正是因为在读书上坚持“不走寻常路”,在思想认识上力求“见人所未见”,所以能写出几篇让我觉得可以接受,能被周围朋友认可的文章。可以说,读书满足了个人所需的精神营养,补充钙,为个人成长充电。当然,干部在读“死书”和钻“旧纸堆”时,主要还是着眼于如何读“死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阅读和思考的结果运用到修养和创业中去。
“读到死”可以算是学习专注的最高境界。古人有“三读法”、“三读法”、“四读法”。总之,无论你在职场上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在生活中年龄多大、多年轻,无论一年中多冷多热,无论一天中什么时候,都要学习。这种“读到死”的方法,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用生命去读”。的确,读书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干部来说,他们有改革自己、改进工作的伟大使命。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理解水平在提高,但是对工作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坚定“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与时俱进地学习,直到生命的尽头。
(作者是浙江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干部)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日05版)
——荀(邱金玉局长)为了鼓励市民买房,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近日又做了一个“大动作”。购买第二套新建商品房并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家庭,可享受最高60%的契税补贴。这项优惠政策将惠及2015年8月1日至12月31日网上签约备案的第二套新建商品房。
标题:[陇文化]干部谈读书:保持一种求知若渴的定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