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历史文化】水磨房:农耕文明远去的背影(图)
本篇文章1789字,读完约4分钟
2000多年前,人们利用水力发明了水磨,改变了只靠人力和畜力的历史,大大提高了粮食加工效率。从此,水磨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农耕文明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洮河流域孕育了马家窑文化、新店文化、齐家文化、思维文化等灿烂文明。这里自古森林葱郁,雨水丰沛,山中山谷溪流众多,为水车的广泛普及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洮河流域也成为中国最早使用水车的地区之一。
从前,洮河主要支流的山谷里到处都是水车。这里的人们与水磨同甘共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水磨文化。
洮河地区的平轮磨
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后
4月中旬,他跟随人文摄影师陈伟山进入洮河流域,寻找散落在洮河两岸的水车。
2003年,临洮人陈伟山把相机对准家乡的水磨。但他自己都没想到。花了十几年时间,他手里的照片从一开始不到一百张积累到现在两万多张。他拍摄了水磨的四季,参观了最大的水磨集团。当他回来研究水磨历史的时候,对水磨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兰州,一路南下。路过临洮后,天气突然变冷,道路两旁植被增多,仿佛有了江南的味道。
一路上,在陈伟山的带领下,我注意到在农田旁边,新建的高架公路下面,有一两个简陋的小屋。原来这些小木屋是水磨,古老而简单,就像很多没有华丽外表的伟大发明一样。
说到洮河水铣,首先要说的是水碛。水磨诞生之前,人们主要用石磨、石磨加工粮食,靠人力或畜力。东汉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水力来捣碎大米。东汉时,桓谭(公元前23年,公元56年)在《欢子新论》中最早记载了人类对水力的运用:糜Xi制杵臼,万民济之,后人凭借其实力大加努力实践,对杵臼的好处是十倍。而重新设置器官,用驴、马、牛、水取胜,好处是百倍。这种新型的用于水鲷米的谷物加工机械就是水鲷。
水力驱动的水磨的出现,正是在水葫芦广泛使用之后。水钹是踩钹机械化的结果,是利用水制作水钹的机器。而水磨和水磨是石磨、石磨和水锤动力机械的有机结合。水磨诞生于汉代,成为水力应用发展的标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三国志》记载,洮河流域水磨的推广应用,与当时的三国永州刺史张弼引进捕水器有关,与夏侯元讨要宋坚有关,不是攻打临洮、滴道,而是讲和。当时太祖移民填河北,而陇西、天水、南安的人则怕迁,怕扰,所以三郡的人都要给官员上课,以待其屋,以工为瀑,以满足百姓。这是洮河流域最早的圈闭构造记录。水葫芦的引进和推广为水车的建造和使用奠定了基础。有专家认为,洮河流域水磨的效益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记录,但肯定是长期发明的。它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繁荣于明清时期。而且石头细水足,体系优秀。
根据明代嘉靖所编《河州志》(河州今临夏州,所辖康乐县部分地区原属滴道县)记载,水磨一号渠分三轮、两轮、一轮,依水的大小而定。国家和健康有180个奇迹。贺州举人王靖在《水磨赋》中说:于欢踪迹经过之地,北邻隆庆,东临漳水,东临渭源,上游水镜,均为中游水车运输。以测其运,产之忧,不太贺州也。清代乾隆年间的《地道州志》(今临洮县)记载较多,临洮山河只有869个水盘,可见当时水磨兴盛。
陈伟山介绍,渭河磨按结构分为平轮磨、立轮磨和船磨;按轮换季节,有冬磨和春水磨;按税种分类,有山川、山水、磨甲、磨乙、磨丙,一种立式轮带二次研磨装置,称为立式轮连续二次研磨。水磨一般建在水源高、落差大、有回水途径的地方。然后根据水力资源和水势决定是光轮磨还是立轮磨,根据水面宽度和水力确定磨盘数量。其中舟磨因其外形美观,实用性强,成为水磨高手。然而,经过时代的变迁,洮河船坊早在40年前就消失了。
以前修建水车是个大工程,靠自己的努力引水开渠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水磨一般都是以自然村为主的集体建设,也有由收入较好的私人个体建设和经营的。磨的收入就是磨的两个角的积粉,有的还留了一些磨的面粉或者麸皮当磨课。当地政府按照水磨的等级收税,发给磨主一个磨岗,相当于现在的营业执照。1919年临洮一户人家保留的一个擦亮的帖子上,写得很清楚,丙类每年缴税银和两元。
水磨不仅用于谷物加工,还广泛应用于酿酒业和造纸工业。水磨的大规模发展促进了各种手工业的繁荣,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过水磨:水磨和钟表,它们的发展已经为工场手工业时代的机器时期做好了准备。也就是说,水磨的出现和水能利用技术的成熟,使得后来的机器多样化和复杂化成为可能。所以水磨也被称为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驿站。
标题:[陇文化]【历史文化】水磨房:农耕文明远去的背影(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