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黄河水军羊皮筏子
本篇文章644字,读完约2分钟
黄河水军羊皮筏
兰州市因为黄河穿过这座城市。这种独特的地域特色孕育了独特的水运手段——羊皮筏。
羊皮筏,俗称排子,是一种用羊皮制成的古代船艇。它由十几块鼓鼓的山羊皮组成。木筏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系有600多个羊皮袋,小筏系有10多个羊皮袋,适合短途运输,主要用于将水果蔬菜从郊区运送到市区,以及穿越海峡两岸的行人。羊皮筏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有300多年的历史,用于兰州黄河的运输。现在已经成为兰州黄河上的观光亮点,也是兰州汉族民俗文化的遗产。
羊皮筏是用羊皮制成的筏,是黄河沿岸人民保存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渡船工具,也是自古以来就使用的渡船工具。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把皮革缝成一个囊,里面装满了空气体,用来游泳。唐朝以前,这种工具叫皮包。在宋代,皮包是屠宰牛羊后从空内脏中切下的一整块皮,不再缝合,因此被重新命名为“鸷拖”。做全解,剥下来。起初,人们用一个单独的皮包或泥游过河。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加载重量,几条泥泞的游在一起,放在木筏上,再用小绳子绑成一个整体,即木筏。它是黄河上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古诗词:总像一根芦苇,但总像一片空白。是指木筏破浪过险滩的场景。
兰州羊皮筏,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陕西兰州知府王被判大乱。西宁都督王金宝奉命讨伐时,拆毁张家河湾房屋,夜渡黄河,攻破新城和皋兰卫龙山;6月,王的兵还造了数百只木筏企图渡河逃跑。率领大军沿河进攻,迫使王的士兵投降。可见,至少在320年前,兰州就使用了大量的木筏渡河。新宝综合
标题:[陇文化]黄河水军羊皮筏子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