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老名吗?
本篇文章1322字,读完约3分钟
寿川街和定西路:今天的临夏路
原兰州市城关区西哨门至谭磊河栈桥段,现为临夏路西段。曾经叫寿川街和定西路。街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还不确定。但从工人文化宫南部和握桥的建造时间来看,可以推测最晚在唐代。根据张謇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的《重建金田道观碑铭》,在工人文化宫南面,唐代是永丰寺,宋代是九阳寺,明代是金田道观。兰州相传建于唐朝。有庙,有桥,有路。推断这条街形成于唐代。
明二年(公元1400年),明太祖苏发现城西南,三面环山,舞袖成仙,遂建金天关,称西国门至金田道观秀川街之路。洪恩街北端的西段由东向西倾斜,所以俗称下坡。
1942年命名定西路。
1943年,这条街被彻底翻新。路基加宽至20m,中间有一条高速公路,宽6m,铺碎石路面。两边是大车道,每条宽3米,铺着沙泥,两边是4米的人行道,铺着青砖。2月7日开工,3月15日竣工。
1945年,为纪念左唐宗,又改称唐宗路。1949年8月兰州解放时,因为解放军从西沙门突围进城,所以兰州解放后叫解放门和解放路。后来改名定西路。
这条路从西关十字路口到解放广场。自清末以来,从东到西先后被称为西关十字、西关大街、西哨门。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改名定西路。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与西段同时改名为唐宗路。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兰州市政府通过政府补贴和受益户集资的方式对道路进行了整修。改造后的道路宽度为16米,包括10米车道,铺有砾石路面。人行道3m 2,用青砖铺成。2月7日开工,3月15日竣工。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计划将道路拓宽至24米,其中车道16米,人行道4米。但是,没有资金是无法实现的。
山石
是中央广场东侧的一条胡同,从南面的张掖路到北面的滨河东路。现在它被分成三条相互连接的街道:紫山西施街、紫山市北街和紫山市中街。它长1106米,宽3 4米。
石原这个山字不是一条街,它是苏明·王宓的花园,是一个玩耍和观赏的地方。取名宁溪花园。公园是东华寺的附属花园。园内重点建筑为巨石雕刻的大大小小假山,辅之以采自其他县(兰州人称之为“水秀”)的“活山”字样,俗称“大丘”。1941年兰州成立后,市政府对街道和小巷进行了改造。根据张炜《兰州古今笔记》记载,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有大山二字的石头不复存在,而有小山二字的石头还有一个假山角,石头就是为这个假山角而建的,上面有几个小院。而石头作为洞府,随处可得,石头间塑泥仙的数量是十个,这是相当可观的。
民国35年(1946年),由于车道长期失修,整条车道300多米的路面非常狭窄,而且由于过往的水车太多,路面极其泥泞,坑坑洼洼。另外路面狭窄,雨后积水泥泞。为此,市政府责令市工务局和派出所共同修复。路面铺8厘米厚的煤渣,其余路段铺5厘米厚的煤渣。4月份完工,5月份完工。
山子石周围以前有一个很大的渗水坑,收集那里的雨水。兰州建市后,城市整理完毕,驻军把水坑填平。从此以后,每次下大雨,都没有退水,倒进紫山市中街和北街,积了好几尺。37年(1948年),士绅和人民请求市政府批准,动员当地民工整治中街和北街水道,增加纵坡,向河道引水,从东北门排入黄河,道路条件略有改善。(待续)新宝综合
标题:[陇文化]兰州:你知道你家那条街的老名吗?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黄河水军羊皮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