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民国时大学生考公务员:要考20多门用时两周

[陇文化]民国时大学生考公务员:要考20多门用时两周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11 09:44:02 阅读:

本篇文章2409字,读完约6分钟

民国2000多人竞聘99个公务员公费留学名额,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两周20多国考都是体力

30年代的民国有多少大学生?确实有人做过统计。根据1935年的一项调查,全国有6800万学龄儿童,只有1700万人能够上学。也就是说,为了赢得上学的机会,一个孩子要打三个朋友。但这只是开始。进了中学就摆脱90%以上,进了大学就摆脱90%。据统计,每年只有12285名大学生和2168名特殊学校学生。假设中国总人口4.5亿,在31135人的茫茫人海中,只能找到一个大学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天之骄子。这些受宠的孩子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陇文化]民国时大学生考公务员:要考20多门用时两周

第一名公务员高级考试需要两周时间参加20多场考试

大学生当时最想要什么工作?公务员。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里有那么多空人短缺?再说还有,还有多少人在盯着呢。

1931年,在各界的呼声中,南京国民政府终于准备好了第一次高等考试,即国家公务员考试。第一次考试吸引了2200多人,不仅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还包括已经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官员。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测试。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大军叫做浩浩荡荡。但你看录取结果,2200多人里只有99人上榜,100人里只有不到5人上榜。据报道,当时参加考试的女生只有20名,坚持到最后一名的也只有12人,其中有一两个不舍胡子的才女,体检也没通过,所以99个想当第一的都是男生。公布当天,考试院工作人员用黄纸把名单写得整整齐齐,贴在考试院门口。政要也到考试院对上榜的人表示安慰和庆贺。

[陇文化]民国时大学生考公务员:要考20多门用时两周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公务员的工作真的来之不易。别的不说,你还要考两个星期。每天早上5点之前,你都要在考场前等着点名,检查准考证和照片。每天两次考试,一次三小时,休息时间不能玩。一路下来考20多科,是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第二名留学生耿留学考试竞争最激烈

当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不急着找工作,还想在国外多喝几年外国墨水。但是,这层金不容易镀。据说后来的著名作家柔石从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几年后想去德国留学,父亲给他寄了500银元。但他给家里写信说,如果要出国,500韩元是不够的,准备去巴黎的李金发和艾青至少准备了1000韩元(相当于2010年的7万元人民币)。

所以当时想出国深造的大学生大多靠官费,也要做一些兼职。1914年,郭沫若考上日本留学官费,每月从中国北洋政府驻东京大使馆领取33日元的津贴。吃饭不用担心,书买不起。于是,每到周六下午,他就教几个日本人学中文,一个月8块钱。

但是,这种定额的公务费不容易考。1933-1943年赴美留学的6次考试和1933-1947年赴英留学的9次考试是民国时期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当时只有一个人考上了厦门大学,那就是后来出名的化学家陆嘉熙。武汉大学只有两位候选人,其中一位是世界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张。

排名第三的出版商是体面的或朝阳产业

当时出版业刚刚起步,各种出版社、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不仅是一个赚钱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体面的知识分子,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中很受欢迎。说到当时出版业的领军人物,肯定是商务印书馆。后来文化界很多大人物都在商务印书馆工作。

当时商务印书馆很牛气,大部分想进来工作的人都要熟人介绍。1916年8月,沈雁冰(又名茅盾)从北京大学毕业,由商科经理孙伯恒推荐到张元济。我一开始是个小编辑,月薪只有24银元,到1917年才涨到30银元。北京大学毕业后,顾颉刚想留在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以便继续他的历史研究。然而,他在苏州的祖母病危,不得不度长假回家。但是,回来也不能总是闲着。经当时的文化领袖胡适先生介绍,可以为商务印书馆写一本新的初中国史教材,可以在苏州家里工作,预支月薪30银元。

[陇文化]民国时大学生考公务员:要考20多门用时两周

1922年底,顾颉刚到上海做专职编辑,每天工作6小时,与叶圣陶合作编写教材《初中国语》,协助王编写教材《初中国史》,月薪100银元,在当时是高薪。不过当时找工作也是重学历,看学校。本科生竞争不过博士生,本土生竞争不过海归。1916年9月,蒋梦麟博士(后为北京大学教授)被介绍到商务印书馆,月薪200韩元。

第四名企业家政府为研究生提供创业基金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成立了国家学术工作咨询办公室,并与金城银行合作,试行贷款帮助小产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这个贷款计划确实培养了许多成功的企业家。

当时,横滨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工程系毕业的大学生吴在日本大和铅笔厂实习。回国后创办了中国标准国产铅笔厂。这家企业创办时因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绝望之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金城银行申请贷款,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营计划,列举了充足的贷款理由,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没想到他的创业热情和专业科学的商业计划书打动了经著名化学家吴批准的支持小工业贷款评审委员会。

[陇文化]民国时大学生考公务员:要考20多门用时两周

资金一到位,吴就扩大了生产,提高了笔芯原料、制版工艺和涂料的比例,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当,效益良好。吴的脑子也很活跃。此后,他先后开发了鼎牌高级绘图铅笔、500号导航空储蓄铅笔、200号好学生铅笔、300号儿童铅笔等产品。随着企业越办越大,吴已经从一个在上海享有盛誉的穷学生变成了一个铅笔大王。他的铅笔厂是上海中国第一铅笔厂的前身。你可能不知道铅笔厂的名字,但是中华牌和长城牌铅笔绝对是大家都用的。他们生产它们。

[陇文化]民国时大学生考公务员:要考20多门用时两周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关于热门专业的,甚至在民国也有。可惜是热门专业,冷门工作。想找什么工作和能找到什么工作不能划等号。所有的学生都在努力学习语法,想进入政府机构,想从事文化事业。可惜和尚太多,粥太少。相反,刚开始被鄙视的农业、工业、医学等实用专业,就业都不错。这类专业的学生在当时被称为有特长。当时中央大学的毕业生中,土木、机械、化学、农业医学等专业对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工资也不低。比如上海中外电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圣约翰、雷士德、沪江、大同、交通等高校的毕业生,后来成为公司的骨干。正文/李兰芳

标题:[陇文化]民国时大学生考公务员:要考20多门用时两周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