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莎士比亚在华首译为"舌克斯毕" 后由梁启超定名
本篇文章3546字,读完约9分钟
今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阅读日,也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
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戏剧经典的?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百年历史中,经历了什么时代?国内对莎士比亚的研究是否应该遵循西方的研究范式?带着这些问题,《深圳商报》近日采访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莎士比亚研究国际传播委员会委员、四川外语外贸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李伟民教授,他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百年历程进行了细致梳理。谢晨星
从通克斯比到莎士比亚
文化广场:莎士比亚是什么时候,由谁第一次传入中国的?
:一般认为,1856年,英国传教士穆·翻译了上海墨海书院出版的《英国历史》一书。书中第一次提到莎士比亚,当时翻译成了同克比。但实际上,1836年,林则徐就命人把英国人穆睿写的《世界地理百科全书》翻译成《四大洲志》。在谈到英国文学时,在第28节,他提到了四个人,即莎士比亚,如莎士比亚、弥尔顿、斯塔德萨、泰姆顿。这是莎士比亚第一次进入中国。早年有很多莎士比亚的译本,包括严复翻译成苏富比和萨斯皮尔的译本。最后梁启超将其命名为莎士比亚,至今仍在使用。
文化广场:莎士比亚被介绍后,他的戏剧是如何真正出现在中国人面前的?
李伟民:有一个故事集是由兰姆的哥哥和姐姐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改编的。中国人翻译成莎士比亚的《乐府技巧》,译者林纾根据这本书翻译成《唱边飞燕语》。林纾不懂英语,是别人翻译成中文后他写的故事。但莎士比亚的《乐府技巧》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著剧本,而是英国人编的莎士比亚故事集。这是莎士比亚早期翻译作品中很有影响的一本书,钱钟书、郭沫若等人都读过。清末民国时期,很多人用中英对照的莎士比亚乐府技巧注释本学习英语。
第一个完整的剧本是田汉在1921年用中文出版的《哈姆雷特》。当时他是按日语翻译的。由于田汉是剧作家,从戏剧的角度翻译,与现代翻译有所不同。
莎士比亚的戏剧第一次登上舞台是在20世纪初,清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圣约翰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英国文学和戏剧,用英语表演了《威尼斯商人》。专业剧团于1913年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新民学会的郑秋正将林纾、魏易翻译的《唱边燕的肉券》改编成新剧,由上海城东少女首演。早期莎士比亚的戏剧多以幕桌制的形式演出。演员根据大纲在舞台上即兴表演,没有具体的台词,可以随意改变台词,对原著不忠诚。当时,中国舞台上有20多部莎士比亚戏剧。1930年5月,上海戏剧协会演出了《威尼斯商人》,这是中国舞台上以现代戏剧形式排练的一场严肃的官方演出。最初,上海一些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课程进行表演。20世纪30年代,莎士比亚最具影响力的表演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上海业余实验剧团排演,采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赵丹主演罗密欧,余佩珊演朱丽叶。国家戏剧学院排练过几次莎士比亚的戏剧,包括《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因为是戏剧学院,所以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来指导莎士比亚作品的排练,在当时影响很大。抗战时期台儿庄大获全胜,专门排演了《奥赛罗》的演出,所有的演出收入都是安慰前线战士的。
胡适帮助梁实秋翻译全集
文化广场:但直到半个世纪后,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才完成。
李伟民:在中国人意识到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价值后,翻译家们纷纷进行翻译。其中,胡适利用庚子赔款制定了翻译世界名著的计划,并组织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徐志摩只翻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个片段,最后梁实秋一个人努力翻译了3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完成。
这一时期,朱生豪的翻译成就最大。他也是一个人翻译,经历了抗日战争,译本毁了三次。他继续完成了31个半剧本,最后死于贫困和疾病。此外,曹玮峰、袁、孙大羽也计划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20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了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1964年,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包括37部戏剧和莎士比亚的全部诗歌,其中一些是由他人编译的。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莎士比亚全集》直到1978年才与读者见面,这是外国作家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全集。2000年,由方平主编和翻译的《新莎士比亚全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次以诗歌形式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文化广场:莎士比亚是如何在中国确立经典地位的?
李伟民:莎士比亚的戏剧在探索人性方面非常深刻。但由于他进入中国后,莎士比亚的作品并不是革命题材,所以在清末民国时期作为经典被引进,对社会的影响并没有其他外国作家如易卜生那么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莎士比亚戏剧的古典主义逐渐出现,并被人们所认可。如今,在中国舞台上,无论是戏剧还是话剧,莎士比亚作品的改编都是所有外国作家中最多的。莎士比亚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
莎士比亚研究最初是从苏联获得的
文化广场:对莎士比亚的批判性研究何时起源于中国?
李伟民:也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茅盾在他的文章中介绍了俄罗斯的莎士比亚,鲁迅的《世界文学》也介绍了俄罗斯的莎士比亚文章,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莎士比亚文章。早期对莎士比亚的批评很少有深入的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武汉大学的袁教授,她在《雪莉季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莎士比亚的文章,也是中国第一位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女学者。梁实秋也是民国时期发表莎士比亚研究论文较多的学者。之后,北京大学教授杨辉发表了第一篇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研究莎士比亚的文章。
文化广场:100年来,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伟民:20世纪50年代以后,莎士比亚研究在中国发展得更好,但当时莎士比亚研究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干扰,以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士比亚研究为例,但所谓马克思主义莎士比亚研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的莎士比亚研究不能代表马克思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赵丽主编、油印《外国文学研究资料选编(初稿)》莎士比亚(初、中版本),汇集了国内外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文。这是研究莎士比亚的重要参考。
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论被用来从心理学、解释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角度研究莎士比亚。改革开放后,第一部《莎士比亚全集》在内地出版。这时,北京大学教授杨编纂了第一部《莎士比亚评论汇编》,将他逝世以来有关莎士比亚的国际论文汇集成两卷,首次全面介绍了国外的研究状况,对我国后来的莎士比亚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在理论深度和研究范围上都取得了进展。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机构的统计,在所有外国作家的研究论文中,莎士比亚的研究论文和戏剧最多。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结合西方文学理论的最新动向,运用浪漫主义、比较方法、原型批评、心理批评、意象语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理论等理论,从拼贴和戏仿的角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的莎士比亚不可能是唯一的外国领导人
文化广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有什么不同?是否应该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
李伟民:与国外的莎士比亚研究相比,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国外的研究。曹禺在中国上演莎士比亚戏剧时,曾拒绝邀请外国研究者登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舞台上上演了各种风格的莎士比亚戏剧,如戏剧、歌剧、京剧、昆曲、川剧、越剧、黄梅戏等。20世纪80年代,第一届中国莎士比亚节在上海和北京举行,演出了25部莎士比亚戏剧。1994年,另一个莎士比亚节在上海举行。这两个莎士比亚戏剧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多次举办国际、国内莎士比亚学术研讨会,国内唯一的莎士比亚研究期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由四川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编辑出版。2013年,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新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会长、英国莎士比亚故居托管理事会理事多次参与莎士比亚在中国的学术活动。2011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了莎士比亚故居,强调莎士比亚的作品需要读100遍才能被理解。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我们伟大国家的苦难经历和奋斗成长过程。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许多国家都被改编过,无论是日本、印度还是韩国,但很少有传统的老式表演。唱、读、演中国戏曲,比如把黄梅戏的眼线手法、川剧的变脸手法运用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可以表现莎士比亚戏剧的人物、心理、形象,通过写意来改编现实主义的西方戏剧。这样的改编不伤主精神。至于损失,那是见仁见智。一部剧不可能囊括莎士比亚所有的东西,但大部分改编都是认真的,中国艺术的形式可以表达莎士比亚的精神。如今,莎士比亚研究注重文本与舞台的结合。从舞台角度研究莎士比亚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莎士比亚是一个剧作家,他的戏剧需要不断的表演,所以莎士比亚应该生活在舞台上,而不是文本中。
标题:[陇文化]莎士比亚在华首译为"舌克斯毕" 后由梁启超定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