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深圳曾氏宗祠:建于清初 诞生“片石流辉”典故
本篇文章1896字,读完约5分钟
沙井的海景十分丰富,有古代制盐、牡蛎养殖的遗迹,也有移民的旧居,位于宝安区沙井街新桥村曾氏大宗祠内,是曾氏众多宗祠的正殿。曾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1735~1795),清嘉庆三年(1798)扩建。200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嘉庆时期深圳的典型建筑之一。
深圳唯一的五湾祠堂
这个祠堂是深圳建筑面积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祠堂,也是深圳唯一一个有牌坊的祠堂。据沙井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新桥古村落是曾南迁宝安的发源地。
根据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建筑不能建在制度之外,除非得到皇帝的特别宠爱。明朝洪武时期(1368~1398年),朝廷对民居建筑的规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清朝采用了这一规定:二等以上官员不得超过五人,深度较深的官员不得超过九人。曾氏宗祠可建五湾,可见其家世不凡。
曾氏宗祠占地两亩多,宽21米多,深50米。五湾四院的古建筑,包括正门、石牌坊、中堂、后堂、亭、廊、翼,各取所需。在建筑装饰艺术中,这个祠堂有来自屋顶、屋檐、墙壁、横梁、拱门和柱子的雕塑。可以说是眼花缭乱,溶木雕、石雕、瓷雕、灰雕、绘画于一炉,各显特色。仅壁画就有200多幅,在深圳绘画艺术和建筑装饰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岁月的风尘,他们早已卸下了昔日的荣光,穿着锈迹斑斑的大衣,执拗地装饰着房梁、屋檐、墙壁、屋脊、神龛,陪伴孤独的房屋老去。
大学家庭风格源于曾子
进入祠堂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牌坊上的四个大字:大学家风。曾家以大学为家风,最早可以追溯到曾的祖先曾子。
(前505、435),字申,春秋晚期,南吴城(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师从孔子,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他勤奋好学,获得了真正的孔子传记。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被后来的神称为圣人,因为他一贯的目的是孝顺和实现神圣的方式。根据传说,明清詹姆士国王编撰的教科书之一《四书五经》是曾子和他的师傅所写。曾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相传他与孔、为同父异母兄弟,故有“斯文终居天下,古今树第三”之说。历代皇帝都有孔孟颜曾四圣的御玺。
新桥村的人非常尊重曾子,把曾子的谦虚和教导当成传家宝。于嘉庆三年建了这座石牌坊,不仅是为了纪念曾子,也是为了告诫他的后代要学而不懒,不忘,这与新桥村历史上的科举改选有关。这个大祠堂的堂名也叫大学堂,显示了曾人对曾子的崇拜。
兄弟离散电影史
石牌坊背面刻有另外四个字:一块流动的石头。这个词历史上没有见过,但却是新桥村等地最有名的典故。
据说,曾世兴和曾诗鬼两兄弟,住在南雄地区常宝县沙水村朱集巷,为了避免寻找和藏匿皇妃的混乱,逃到广州阳城,并把他们家的一块猪腰石打碎成两块,以防分离,每一块作为将来相互承认的证明。后来,始兴在小龙(现番禺县石基镇小龙村)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而诗鬼在东莞县贵德盐场新桥村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并成为新桥村的祖先。当时有何、关、翁三姓同居。后来,有更多的曾姓后代,所以建立了一个祠堂,以纪念新迁的祖先曾诗鬼,两兄弟纪念的猪腰石被供奉在祠堂后殿的祭坛上。
这是石的典故。
今天新桥村的猪腰石早就丢了。据看过的老人说,它像五羊石一样闪烁发光。番禺小龙村的石头一直保存到现在,一直受到保护。时至今日,两地的曾姓仍以石头为记来联络感情。关于缘起和发展的一首诗说得很清楚:发源于少康数百年秋,子学永治。内侯之所以避免混乱,是因为王莽、光禄迁居赣州。贵妃葛盾走失时,奔驰焦光的兄弟们忧心忡忡。比如石头分南北,花萼与惠灿相连斗牛。
如今,曾诗鬼的后裔分布在新桥、徽州、泥桥、新二村、上兴村、上寮村和黄埔村。曾在沙井新桥村生活了800多年,繁衍了32代。沙井居住着大约4000名曾族人。新桥村有一万多名同胞移民海外、港澳。
为现在保护和利用过去
祠堂可以称为历史遗迹。它不是无生命的建筑。它积淀了几代人的人文理念,积累了数百年感人的故事,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产的真实载体、生活环境、传统生活等人文自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曾氏宗祠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不仅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具有很高的文化观赏价值,其文化内涵也吸引着游客。这些不仅是有益的教育资源,也是有趣的旅游资源。
曾氏宗祠是历史文化遗产,是反映深圳古代地方社会的活化石。历史不应在发展的文明中消失。曾氏大宗祠也是一座丰碑,是无数梦想的积淀。相信这些梦想在未来会被无数的族群承载,甚至成为未来除了族群之外所有深圳人的梦想。因为它不再是曾家的财产,它属于深圳人乃至更多人可以共享的文化景观、旅游景点和精神家园。
标题:[陇文化]深圳曾氏宗祠:建于清初 诞生“片石流辉”典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