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徐志摩北京生活:在兵部洼胡同与陆小曼共筑爱巢
本篇文章3854字,读完约10分钟
我轻轻的走了,就像我轻轻的来。我轻轻挥手,告别西方的云。1931年11月19日,著名诗人徐志摩在一次空难中遇难。八十年过去了,他那脍炙人口的诗词依然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和情感体验近年来在报纸上频繁报道,并广为人知。可是,徐志摩那年来过北京几次?他在北京住在哪里?和他的创作有什么关系?那些地方现在是什么样子还鲜为人知。今天,请从我们开始,追随昔日诗人的脚步,用一首真诚的诗,像梦一样追寻过去。
西拉胡同:1915年,徐志摩考上了北大预科,在这里住了三个月
强劲的北风吹走了笼罩首都多日的阴霾,然后悄然离去,慷慨地离开了令人陶醉的万里晴空。沿着王府井大街,一路往南,最后拐进了西拉胡同,路西边的一条胡同。
希拉胡同,明代属于南孙坊,叫希拉胡同。据《京师坊巷地方志》记载,清代军事装备研究所所属的毛作局就位于这条胡同的南边。在宣彤时期,地名被错误地改为“锡拉胡同”,至今仍在使用。大概是因为毗邻王府井商圈,现在的西拉胡同看起来不像传统的街道。胡同北侧有天元李生体育商业大厦等现代化建筑,很难想象当年是什么样子。
九十六年前,公元1915年秋天,一个陌生的男孩出现在锡拉胡同。他看起来像十七八岁,身材修长,面容清秀,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说话带有南方口音,但吐字清晰,像一颗珍珠落在玉盘上,轻轻转动。
这个年轻人就是徐志摩,未来的著名诗人。
徐志摩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1月15日)十二月十三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石霞镇保宁广场。父亲徐申如是富商,但对儿子并不溺爱。相反,他被送到私立学校和新学校,这些学校都由老师严格授课。徐志摩因为他的才华、勤奋和广博的知识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1915年夏秋季,他从杭州一中毕业,考入北大预科。从徐志摩给叔叔荣楚先生的信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来北京之初的行踪:
22日气温骤降,凉风很大。23号十一点到达前门,即正阳门站。搜索不严重,车站上有百里大叔。我现在住在金泰酒店,明天搬到江宅。24日,他从金泰宾馆搬到了西拉胡同的江宅。
信中提到的百里大叔是江宅的主人蒋百里。他表哥是徐志摩的叔叔,徐志摩平时叫蒋百里符叔。徐志摩为什么选择住江宅?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和亲戚住在一起可以避免租金。在我看来,如果考虑地理位置的话,恐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锡拉胡同离马寺(现在的沙滩后街)不远,当时北大就在那里,来去方便。
徐志摩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很匆忙。同年12月,他回到家乡与张幼仪结婚,婚后就近进入上海沪江大学预科。算上,他只在北京呆了三个月左右。徐志摩在北京的生活留下的史料不多,只知道他住的江宅是西式房屋。可惜现在很难找到他。
拉库胡同:1917年,徐志摩回到北京大学学习生活
刚才,大家参观了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内街。现在,请跟我去南方,看看著名的景山公园里的景山后街。一位年轻的导游正在带领一群游客。不过我的行程正好和他们的方向相反:向东拐,拐进吉安锁的右车道,向北走一段,向东拐进吉安锁的北车道,最后进入拉库胡同。
这是一条极其常见的小巷,两旁是平房,路面狭窄。在京师坊巷的编年史上,它的名字叫瓦库胡同。当时内政有油蜡库,御用白蜡、黄蜡、沉香等香都是在这里取的。
那是第一次来北京整整两年之后。1917年9月,徐志摩来到北京大学学习,住在拉库胡同。与锡拉胡同相比,离北大更近,不与大街相邻,避免了很多街道的喧嚣。
但是,徐志摩为什么不回北京而去上海读书呢?原来1916年,他从沪江大学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17年,当时的教育部决定将第一届北洋预科毕业或已完成特殊班并愿意进入法学本科的学生纳入北京大学法学本科。就这样,当年秋天开学的时候,徐志摩转学到北大上课。
第二次来北京,徐志摩明显比两年前冷静了。在学校,他选修了自己喜欢的课程,阅读了广泛的书籍,等待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下课后他也很活跃,打网球,唱京剧,偶尔调皮地学几部北京电影。当时,梅兰芳在北大学生中很受欢迎,但徐志摩尊重杨小楼。根据徐志摩的朋友毛子水在《北平晨报》上的文章,他有时会去拉库胡同看望徐志摩,远远就能听到他的歌声。听那歌声很可能是向杨小楼学习。
徐志摩第二次离开北京,是在1918年夏天,当时他去美国留学。离开北京前,徐志摩在父亲徐申如和妻子、哥哥张君劢的帮助下,成为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弟子,并为其第二次北京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胡小石胡同:徐志摩1922年回国后在松坡图书馆第二图书馆工作
西单北街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显示着城市的活力,消解着初冬的寒意。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很快就在路的东侧找到了一个街牌:小石湖胡同。
明清时期,被称为胡适胡同。传说胡同里有一座古庙,前面有一只石虎,因此得名胡同里。1965年地名重组后,更名为胡小石胡同。
走进胡同,北面是民族世界的平房店,南面是钟繇百货。行人进进出出,不是带着愉悦,就是满载。现在,它看起来就像一条商业街,一点也不像一条古老的小巷。
不过仔细看看路北的平房,铺满了五颜六色的店铺和卷首。我转过身,从汤子胡同和西单北街,又回到了胡小石胡同。显然,它曾经是一座宏伟的大厦。在东墙上,我找到了胡小石胡同33号的门牌号。根据我查的资料,这是清朝右翼宗教研究的旧址。据说曹雪芹曾经在这里当过老师。1913年改为蒙藏专科学校。后来,松坡图书馆的第二个图书馆建在它的东侧。90年代在西单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世界。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京赴美留学。19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先后就读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皇家学院。1922年底,徐志摩回京后,先在东板桥牛牛坊瞿君农的住处过夜,几天后又搬到陈伯生的住处,不久又搬到了石湖胡同7号(今胡小石胡同33号)浩春轩,成为松坡图书馆二馆的英官。
与前两次北京之行不同,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优雅的、学贯中西的天才海归。但是,他不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男孩,他不时显得心事重重。留学英国期间,他爱上了才女林,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人的关系并没有明显的进展。1922年3月,他在德国柏林与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离婚,带着对心上人美好的憧憬,于年底来到北京。
胡小石胡同成为徐志摩诗歌生涯的新起点,他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诗歌
也许是为了向心上人展示自己的才华,或者是为了在当时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徐志摩拿起笔,开始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想法和感受。虽然不是中文系出身,但早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偶尔也会尝试一下。回国后,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徐志摩创作了大量新诗。1923年1月至3月,在《努力周刊》、《时事报学习之光》、《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多首诗歌。
在《希望的埋葬》这首诗中,他写道:希望,只是现在只剩下一些了;可怜,但我的心教我如何隐藏。我收拾起一篮红叶,露出秋天已经枯萎的枫叶,躺在你的新坟前,带着美好的希望沉睡!令人心酸的红色落叶是典型的北方形象。是否也象征着林银辉爱上梁思成后他彻底破灭的希望?
在《北方的冬天就是冬天》这首诗里,他写道:北方的冬天就是冬天,土地和天空都是黄沙。光着肩膀的树枝,很难激起敢死在北风中,傲然立于战阵前的运动员们!一点残余都没有,也没有一丝在田里抱住一头挣扎的牛的痕迹。西方地平线上画着几条悲伤的鹅线。徐志摩用粗线条的句子勾勒出一幅老北京的冬天画面。如果你品味诗歌,不难理解其中还有一丝若隐若现的忧伤。
在新文化运动的最初几年,胡适、郭沫若、冰心等人都积极尝试创作新诗,而徐志摩的诗,以其全新的味道、自由的安排、悠长的篇幅,特别是鲜明的节奏感,一下子引起了文坛的关注。清华大学、北师大附中等学校纷纷邀请徐志摩进行文学讲座,使他在北京声名鹊起。
1923年春,徐志摩受聘为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1924年春,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并在北京先农坛发表演讲,徐志摩担任翻译。后来,北京学术界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为泰戈尔举办了生日聚会,徐志摩在剧中饰演爱神齐德拉。泰戈尔离开北京之前,徐志摩陪他去法源寺看丁香花。在海棠树下,徐志摩写了一夜的诗,作为故事流传下来。就这样,这位南方才子在北京艰苦生活,积极行走,用一颗纯净的心,用无数悠扬的节奏,写出了那个时代最华丽的诗篇。
1924年春,徐志摩在今天的小石湖胡同成立了心悦学会。
1924年春,徐志摩在胡适胡同郝春轩住处的墙上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三个字:新月舍。心悦学会的前身是徐志摩与朋友的双周聚餐。大家喝酒,写诗,有时候徐志摩表演京剧昆曲娱乐人。徐志摩曾经评价过新月社的沙龙:房子不错,布局还不错,厨子合适,什么都躺着舒服,有好吃的饭吃,还有不少书和报纸可以看。
八十七年过去了。那些学者和过去的学者有留下什么痕迹吗?我走进大民族世界的平房中央,商店占据的院子出现在我眼前。喇叭里放着很棒的说唱音乐,增添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在网上看到有一棵几百年的枣树。我想看它的真面目,但它被高高的挡板包围着,无法靠近。我退出院子,换个角度,勉强看到它光秃秃的树枝。枣子,枣子,你一定见过当年新月社的才子,欣赏过他们潇洒的风度,听过他们优雅的朗诵。现在,你已经被商业的洪流包围,被市场的喧嚣征服。你心里会不会有特别的味道?你还记得徐志摩写的那首诗吗,美丽的胡适胡同7号:
我们的小花园有时轻描淡写了模糊的梦景;苍茫的雨和庭院的绿荫交织成一个寂静的幽灵。婴儿独自坐在灿兰的胸前,听着院子里的害虫。一片取之不尽的雨云疲倦地蔓延在老槐树的树顶上,在扫檐前做了一个圆形的舞蹈。是蝙蝠还是蜻蜓?
标题:[陇文化]徐志摩北京生活:在兵部洼胡同与陆小曼共筑爱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