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八办” 永远的红色记忆
本篇文章1539字,读完约4分钟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
全力打造国家级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区
兰州第八办公室永恒的红色记忆
尹航报纸
抗日战争时期,兰州作为西北重镇,曾经有一个备受瞩目、极具魅力的特殊机构,那就是国民革命军驻甘肃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曾亲切地称它为革命接待站和战斗指挥部。
2013年3月的一天,我走进位于兰州市酒泉路中段的甘肃八路军办事处。在西北春暖的气息中,办公院落充满阳光,静谧肃穆。在这个由平房组成的庭院中央,矗立着谢觉哉的铜像,而由青砖、雕梁、木门窗组成的建筑,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在庭院地下室一层新建的展厅里,是用科技手段展现篝火岁月的展厅。
据了解,办公室已经过几次维修。无论是改造前的静谧庭院,还是改造后的恢弘建筑,八办事处都走过了辉煌的岁月,走过了历史的尘埃,在这片土地上牢牢地镌刻着红色统战时期的城市足迹,让今天的人们依然能感受到那辉煌的过去。
从彭府到巴班
彭公馆位于兰州市南丹街54号(现甘南路700号),以彭家伦命名。
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周恩来提议在兰州设立办事处,以营救被俘的西路军人员。5月,中共中央派张文斌、彭家伦等7人,在兰州南滩街54号筹建红军办事处。根据中共甘肃省党史,红军办事处成立时,由于当时国共合作尚未正式形成,名称不便公开使用,故称彭府。
Xi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促使蒋介石履行其在Xi事变中的诺言,促使国民党早日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国共双方就国共合作、红军改编、陕甘宁边区的地位、停止进攻红军和南方游击根据地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到1937年8月,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陕甘宁地区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的几个城市设立办事处。中共中央八路军驻甘肃代表谢觉哉和当时的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何耀祖是同乡。党中央考虑到他们的特殊关系,把他送到兰州。这时,第八办公室从半公开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组织,并且挂上了一个牌子。朱永光导演说。
思想动员动员抗日力量
在全国抗日救国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兰州还是铁板一块,密不透风。彭家伦给中央的报告说:甘肃群众普遍极其落后。过去很少受革命影响,进步思想也不容易体现。封建势力仍然极其强大,过去当局的压迫使群众仍然非常害怕。
为了开创新局面,谢觉哉、彭嘉伦制定了工作方案:1。加大对上层的推动,调动中层,深入下层;2.培养进步分子,建立党组织;3.加强清、宁、回族工作,组织回族先进分子;4.建立出版物,改革舆论。新鲜的空气体开始流动,新的精神开始开导。1937年的八路军办事处就像一团点燃的火。从此龙源之地风起云涌。
救援标记士兵
1938年2月,吴秀泉来到兰州,接替彭家伦出任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主任,办事处由南丹街54号迁至小游街32号(现酒泉路314号)。
解救标记军士兵是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办事处最初成立的根本原因。办公室发现了1000多名被强迫在张掖等地做苦力的明军士兵。西路军连长蔡广波在米汤里写了一封密函,要求办公室设法营救关押在张掖监狱的八名西路军干部。谢觉哉致电朱德、彭、,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副军长的名义向蒋介石请示,并营救八名西路军干部。1937年底,马步芳把1500名被俘的红军战士编为新兵团,准备交给河南的魏、谢觉哉和的八路军办事处的林去营救,送到延安。办公室已经解救了2000多名红军干部和士兵。
根据吴秀泉的回忆录,办公室的筹备工作实际上是在七七事变之前开始的。1937年2月,周恩来同志提议在兰州设立办事处,营救被俘的红军战士,安置失散的红军战士,特别是寻找失踪了一段时间的红军主要领导人。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本周兰州气温将下降,高温将结束。26 ~ 28日将有明显降水,高温徘徊在28 ~ 33℃之间,低温徘徊在17 ~ 22℃之间。
标题:[陇文化]兰州“八办” 永远的红色记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甘肃红色经典景区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