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春池洗砚——洗涤出干干净净的人生
本篇文章1577字,读完约4分钟
说到德行和风度,我感觉古人洗砚不是孤立的行为,也是洗心洗杂质。
每个人心里都要有一块砚台,磨砺自己的性格和心智,磨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每个人心里都要有一滩泉水,才能洗出干净的人生。
我找了一个著名的篆刻艺术家要了一个闲置的印章:春池洗砚。朋友看到了,就问,这句话是哪里来的?我说,跟苏东坡有关系。
前不久,我在眉山苏三寺逛了一圈,看到苏东坡书房里快玉亭外有一个小小的圆形水池,苏轼在那里清理砚台。因为池子里的水是黑色的,当地人叫它墨池。其实水是清澈的,因为地处僻静的角落,竹子的种植遮挡了阳光,所以池水昏暗。试想王先生写千古文章,染一滩水墨画,洗一洗砚台二字,定会心有灵犀。
然而,大多数纪念古代文化名人的地方都有这样一个水池来展示文学和墨水的遗迹。陶渊明在安徽枞阳县为官。他洗了墨池,四川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洗了墨池。王羲之的墨池更加雄壮豪爽,这可能与他作为书圣的地位相匹配。在书法家神圣化之前,他崇拜东汉书法家张志。当时的张志已经被神圣化为草圣。王羲之以张志为榜样,临池读书,池水黑,最终成为大师。在古代,池底没有防渗层,池水或多或少会漏出。比如苏东坡的西雁湖的水,漏到了不远处的荷塘里。在苏轼和苏辙都考中进士的那一天,池塘里突然开出许多荷花,于是有了瑞莲贾的传说,荷花成了著名的瑞莲。今天准备高考的同学也会去池塘做礼拜祈祷,以求从圣贤那里得到一点启发。
朋友说,这是洗砚。泉水池有什么解决办法?我说,古人对春迟情有独钟。白居易云:古泉春意盎然,魏云:散霾映迟,春池青苔绿,张继云:采茶寻远溪,斗鸭来春池。泉水微微荡漾,春风微微吹拂,春天的阳光也释放出一丝温暖。在这样的氛围下,洗砚应该是很惬意的。还可以看砚鱼吞墨,看竹外三两桃花,看春江水暖鸭先知。更可喜的是,虽然没有风吹,却可以人工搅拌一池泉水,让墨色在池水中稀释,变成深浅适宜的线条,灵动飘逸的墨晕,对水墨画和绘画有天然的兴趣。墨与花香混合,墨与春交融。这么好的场面,为什么不忘掉你所有的侮辱,要求点别的呢?
洗砚当然要洗笔,把写出来的字里行间残留的墨水洗掉,不要让墨水凝固。这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却有人挖掘出不寻常的含义。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清官。当了江苏省涟水县知县后,他多次对仆人们说,凡是公家的东西,无论贵贱,都要留下,不要拿走。有一次,米芾发现自己的毛笔沾了官墨,就能在离开县衙前把砚台和毛笔洗干净。米芾作为书法大师,自然知道砚台和笔用后要清洗干净。这是必修的一天课,爱惜四宝,敬畏文化,似乎和清廉关系不大。这可能是后人演绎的一个故事。
早年读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古文《墨池记》。曾巩专程来到临川向仰慕已久的王羲之致敬。当地官员称赞他的名字,并要求他为王右军的墨池写笔记。他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了这部杰作。然而,曾巩并不记得墨池,而是借此机会讨论了学习和做人的方式。其中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夫人有一种能力,让后人依旧如此,而石壮这位仁人的后念,来世也可以如此对待。意思是说,只要一个人有本事,就会受到后人的尊敬,更别说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他们遗留下来的令人敬佩的风范,更别说对后人的影响了。
说到德行和风度,我感觉古人洗砚不是孤立的行为,也是洗心洗杂质。
今天,除了那些从事书法和国画的人,他们一般不使用毛笔。即使有,也很少自己磨墨。买瓶墨水就好。砚台被束之高阁,成为观赏性收藏。墨香也消散了,或许是带着文明传统,文人情怀,高韵典雅。不知在国藏风生水起的当下,是否有可能收藏一块砚台。收藏一点古意,也收藏磨墨洗砚带来的格调和精神。
是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砚台,用来磨砺自己的性格和心智,磨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每个人心里都要有一滩泉水,才能洗出干净的人生。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春池洗砚——洗涤出干干净净的人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