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肖邦的音乐,不只是悲情
本篇文章880字,读完约2分钟
在肖邦的音乐中,悲伤就是孤独。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肖邦的音乐,即使他穿越了陌生的巴黎沙龙。他的音乐是为了自己,用有限追求无限,用短暂的生命追求永恒的存在。在庸俗的现实世界里,肖邦在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寻求音乐上的慰藉。
他在歌谣里自言自语,时而轻声细语,时而铿锵有力,一个接一个,就像肖邦心中的两个声音,想突破却被束缚,想高飞却无力回天。正如郎所说:它的人物塑造从来没有描写过,甚至没有史诗性;他们只是纯粹的抒情告白。肖邦把孤独变成了独白的旋律,承载着浪漫冲突与矛盾的永恒主题。尽管有限和无限是一个悖论,但小个体总是求助于无限的精神世界。生活在庸俗现实与崇高理想的撕裂中,注定了他的悲剧。
在肖邦的音乐中,悲伤是一种愤怒的挣扎。孤独和回家的呼唤,在肖邦奔放的和声语言中溢出了结构上的束缚,变成了一种战斗到死的声音!反复的节奏,反复的强调力度和缠绵,到底是坚定的信心还是痛苦的宣泄?我不知道,也许我们可以说,重复和强调都带着一种沉重的悲伤,是浪漫的留恋和孤独,变成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力量,一下子撼动了听者的心。
然而,有什么能让他平静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呢?死亡的声音越来越近,葬礼的脚步似乎在提醒人们,这就是浪漫主义者的归宿。就像诗人自杀一样,死亡是最后的挣扎!也许只有另一边的旋律才能温暖受伤的心。然后,所有的悲伤终于变成了一股声音的力量,像一个巨大的瀑布,冲下岩石峡谷,跳跃着,狂暴着,在深渊的底部翻滚着。
在肖邦的音乐中,悲伤是一种乡愁。在肖邦的音乐里,乡愁无处不在,在肖邦的玛祖卡里,他倾诉着对祖国的憧憬。你总能在他的音乐中听到田园诗般的生活。是肖邦对祖国的怀念,是肖邦对童年的诗意怀念。
正如余润阳先生所说:虽然他喜欢巴黎,巴黎可以开阔他的艺术视野,为他提供艺术机会,但他始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波兰流亡者。在巴黎过着安逸生活的肖邦,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在夜曲中悲叹。当他从忙碌的沙龙中抽离出来,摘下面具,面对孤独的夜晚,一股不可阻挡的精神风暴席卷而来。所以夜曲不再是夜曲,而是一种回家却无家可归的伤感。
(摘自韩忠恩主编《跟随肖邦脚步看肖邦的悲剧》)
标题:[陇文化]肖邦的音乐,不只是悲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