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2018春运开启:再读冰心莫言冯骥才笔下的“春运记忆”
本篇文章1022字,读完约3分钟
【文星青年出版社】今天,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一走了之——2018年春运热潮拉开帷幕。异乡人都在倒数:收拾东西回家过年!有人说,人生如影随形,春运高峰的火车承载着成千上万人回家的梦想。
在2018年春游灯光幕开启之际,文艺明星青年将带您寻找文人从古至今的“春游灯光记忆”,感受归心似箭的漂泊情怀。
春节旅游高峰的由来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运热潮”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放宽人口流动限制后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中国农历新年前后交通压力大的大规模现象,总周期40天。
古代春运高峰是什么样子的?
过年回家团圆是中国人最强烈、最持久的传统文化仪式,也是中国人认祖求祖的千年人文密码。“树高叶茂”是中国游子的精神归宿。
到了周朝,社会上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那时候应该已经出现了古代的“春运热潮”。回望古人过年回家的脚印,发现的是回不了家的“乡愁”。
隋朝诗人薛道衡在他的诗《人们每天都想着回家》中写道:“离春天只有七天,我离开家已经两年了。人归雁后,思于花前。”
唐朝诗人白居易,过年不能回家。他在《留宿客》诗中写道:留宿年无酒,思乡泪满。穷不如在家穷。
唐代诗人王婉也有过年回不了家的经历。新年前一年,洛阳人王婉乘船来到江苏镇江顾北山脚下。在他面前,水又宽又长,大雁哀鸣着独自远航。再看即将到来的春节,他想家了,写了一首诗《北堡山下的一泊》,其中...黑夜现在屈服于太阳的海洋,旧的一年在清新中融化”成了古往今来的一句名言。
北宋时,苏东坡在陕西做官,除夕夜想到家乡守年夜饭,觉得官邸住的老人少,李湘的节日也就结束了。也要掀地方风,独唱又没人。
古代回家有多难?几千年前,交通极其不方便的时候,回家只有几种简单的方法。
1.步行
回家的路很长,基本靠走路!目前,近乎疯狂的回家方式是古人回家的主要方式。
2.畜力车
在古代,驱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战车,它是轿子的前身,然后是笨自行车,独轮车,鸡自行车,人力车,三轮车。畜力车是中国古代的公共汽车,包括马拉车、驴车、骡车、牛车,其中马拉车是古代春节旅游高峰最重要的工具,与现代长途汽车同等重要。
3.航行
除了牛车,古代人们出行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坐船。“一日千里归江陵”的速度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让沿河居住的人们不用开太多车。
标题:[陇文化]2018春运开启:再读冰心莫言冯骥才笔下的“春运记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