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根治收视率造假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本篇文章1187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知名导演郭靖宇公开声讨收视率造假事件,再次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立即表示,已与有关方面联手进行调查,一旦核实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最终有望得到彻底的纠正。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评级造假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对于外人来说,只要在网上方便搜索,就能找到无数揭露秘密、揭露收视率虚假场景的文章。伪造的方法不是很高明,比如污染样户,窃听截取数据,直接篡改数据。还有现成的造假方法。第一,要严格追究打假责任。其次,要将小规模抽样调查与其他评级统计方法相结合。比如对于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等。,我们具备收集全面、真实、实时收视率数据的技术条件。结合不同方法收集的评分数据,可以更接近真实评分。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还是比景阳岗的真老虎更难打,甚至摸它的屁股都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原因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形成了复杂的利益格局。
收视率造假背后有什么好处?据郭靖宇介绍,一部80集的电视剧要价高达每集90万元,总计7200万元。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全行业每年购买虚假评级的成本高达40多亿元。当传播到外围时,收视率也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主要创作人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广播平台(电视台等)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估值。),涉及的利益规模巨大。
治理和纠正评级欺诈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和现有利益的解构与洗牌。这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还需要监管当局的强力干预。但是,虽然整改阻力不小,成本高,但是一旦去掉这个病灶,对整个行业的好处也是巨大的。当电视市场的核心指挥棒——收视率得到矫正,很多腐败乱象、行业乱象、资源错配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整个电视行业有望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当然,虚假收视率造成的巨大空寻租空间也从侧面反映了电视行业的收视率中心的弊端。虽然有关方面一再强调电视内容产品要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上,但在现实中,收视率始终是电视产品生产者和播出平台的核心关注点之一。收视率高的电视内容,即使三观不正,风格低俗,最终也会名利双收。相反,一些思想艺术素质好的节目和剧一旦遇到收视率差的情况,往往会很难看,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播出平台的底层淘汰。正是因为各方面对收视率的病态追求,才赋予了收视率想拿什么拿什么的权利,获得了巨大的寻租/寻租/逐利能力。
可见,在整顿评级造假的同时,要适当弱化评级指标。如果能建立起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望结束收视率对电视内容所有价值的不当判断。
电视观众规模大,内部异质性高,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丰富多样。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生活,不同职业背景的人,都喜欢不同的电视节目。电视内容制作人和播出平台对受众进行深度细分,做深细的垂直场是绝对必要的。否则,如果整个行业只能在收视率上进行恶性竞争,结果很可能是低俗无聊的娱乐充斥屏幕。
(作者:冯守彦,媒体评论系)
标题:[陇文化]根治收视率造假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让收视率造假没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