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钱松嵒《常熟田》赏析
本篇文章1506字,读完约4分钟
常熟田(国画)52.8 35.7厘米,1963年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世纪50年代,整个艺术界开始倡导通过素描来改造中国山水画。当时的山水画家也以山水画为题材,努力表现新的生活、新的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越来越受到山水画家的重视。钱松岩是当时最成功的画家。虽然他的作品《常熟场》描绘了一个普通的江南水乡,但却呈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世界。在这里,传统文人画没有意境,只有一种真实生活的感觉。这幅画是钱松岩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而创作的礼物。他所表达的内容,是基于他之前在常熟虞山山上的素描,以及目睹当时新的繁荣景象后的感受。
鸟瞰,全构图
在钱松岩看来,山水画必须考虑自然地形的条件。江苏的山不突出,千里之外的水田突出。然而,如何让平潭滩的稻田在屏幕上获得非凡的气势,他采用了鸟瞰、全构图的方法。就前者而言,一方面,钱松岩在1958年的《芙蓉湖》等前期作品中也有类似的创作经历。另一方面,正如他在自己的叙述中所说,虽然他有过在常熟西门外俯瞰玉山的真实经历,但他与由宜兴和无锡组成的江南场的总体印象有关。同时,占据整个画面绝大部分的稻田,由近及远,由实及虚,使画面千里之外。
色彩大胆
最初作者想在色彩选择上用金黄色调来搭配这个场景,但因为两次在常熟看到绿色的麦苗,最后决定用绿色来画田地。众所周知,自元明文人画以来,大部分画家都认为重彩太俗气,而水墨画则是雅。然而,钱松岩认为,无论是水墨画还是重彩,关键在于如何协调二者。在这幅画中,大面积明亮的石青使画面充满活力,并随着稻田的距离而变化。这种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其实正好体现了江南的新面貌。
独特的住宿
画名叫常熟场,一语双关。常熟作为一个普通的地方名,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后宰相常熟的穷困状况,水稻产量高。钱松岩在画上题词:常熟县平洲,丰收,名副其实。常熟每年不仅庆祝江南农田的繁荣,也表达了他对农业年年丰收的美好祝愿。
在常熟田野题材上,作者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绘画作品在构图上的细微调整。以1965年的画面为例,稻田主要放在中长期视角,前景多以大房子为主。但在20世纪70年代的《江南新绿》、《江南美鱼米香》等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一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延续。这些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品,无论是视角还是表达,都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钱松岩而言,艺术道路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深化传统和深化生活。年轻时,他经常去家乡和附近的山区、景点写生。这种经历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政策影响了他50年代以后的创作。20世纪50年代初,钱松岩深入工厂和农村,画了许多素描,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活的作品,但由于他放弃了以前的传统技能,这些画都是插图。之后,他恢复了自己的传统,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
1959年是钱松岩创作的转折点。两次写生给他很大的启发。1960年,他和傅抱石等人一起旅行、写生,途经洛阳、三门峡、Xi、延安、成都、广州,行程2万余里。这次旅行小品打开了钱松岩的眼界,打开了他的心胸,为后来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奠定了基础。1964年3月,钱松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展出的100多件作品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感和创新精神,使得文艺界的许多同仁纷纷撰文评论。比如当时的《人民日报》主编邓拓,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画家,都指出解决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如何表现时代的问题,是山水画的典范。的确,钱松岩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回应了时代对山水画的要求。他融合了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的新画风,也深刻影响了一批后世学者。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钱松嵒《常熟田》赏析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