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农家书屋:农民的“文化粮仓”
本篇文章1743字,读完约4分钟
2005年12月,全国首批15家农村书店率先在定西、天水、兰州15个村试点上市。从此,“农家书屋”的名字响彻全国。
截至目前,甘肃作为第一个落户农村图书馆的省份,已建成16860个农村图书馆,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此外,我省还在庆阳建设了88家数字农村书店。
作为一个文化惠民的项目,这些农村书店就像一个火花,传遍了龙源。
不要和书搞“一刀切”
选对书,配好书,是农家书屋能否发挥作用,让农民受益的关键。
甘肃地域狭长,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多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差异巨大,决定了农村书店的出版物配置很难用一把尺子“覆盖全世界”。
经过调查和征求各方意见,我省及时调整了图书分配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为不同地区的书店分配出版物。比如农业科技类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目录会发到各地,各地根据当地种植养殖情况和农牧民实际需要自行选择。然后根据反馈情况,总结确定最终目录,使各地书店的配置既有共性,又有特色。
“易懂、有用、有效”一直是我省图书配置的基本原则。说白了,上架的书要贴近农村实际,兼顾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民族构成、文化背景、农村风俗等因素,尽量选择各种政策法规、民俗文化、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类图书和各种能满足当地农民需求的报刊。去年,我省在补充更新农村书店出版物时,增加了大量农村电商、农家乐经营方面的书籍,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近年来,根据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居住的特点,我省认真考虑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书店的出版物,既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又体现了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书籍搭配是否合理科学,普通人的借阅频率是最直接的考验。
据了解,目前全省农村人口人均拥有出版物2.46册(盘),借阅最多的书店已达2万家。
让爱书人“管书”
农家书屋在我省落地十多年了。十年来,各种农家书屋赢得了各方好评。
在获得好评的同时,也听到了一些图书馆管理员的难处:农民图书馆不好管理。
事实上,如何规范农村书店的管理,如何发挥书店的作用,在我省已经进行了探索。
针对农村书店的建设和管理,我省修订完善了《农村书店管理条例》、《图书借阅制度》、《农民书店职责》等规章制度,实行了公共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开放时间、监督电话等“四公开”制度。明确有专门的房屋、配套设施、登记、编目、标牌、管理人员、制度标准和服务。
多年来,我省实行“村民自由借贷、自我管理”的模式。书店的馆员多为兼职志愿服务人员,94%由村干部兼职,5%由村民兼职,1%由残疾人、农村教师或志愿者兼职。去年以来,我省转变了思路,把管理员从“关心人”变成了“爱书人”,选拔了近3000名热爱书籍、懂书的农村知识分子担任图书馆管理员,既提高了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又减少了出版物的损耗。
如今,农村书店的建设和运营已经赶上了我省“农村阶段”建设的快车,书店的管理更加规范,农民的阅读条件大大改善。
庄稼人的“文化粮仓”
散落在龙源大地上的农家书屋,成了农民春耕收割、种植养殖、致富的好帮手,也成了村民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近年来,为了配合全民阅读活动,号召农民读书,营造全社会读报的良好氛围,我省每年都在农民书店的基础上组织各种阅读活动。比如全省农村书店管理员知识大赛、“我的书店我的梦”演讲大赛、农村孩子读书征文活动、全省书香农村农民和文化农民读书活动、星级农村书店评选表彰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让农牧民以书为伴,以书会友,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食粮。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牧野村农家书屋设立了流动书柜,被当地农牧民称为“马背上的阅览室”。
今年春节期间,定西市借助农民书店平台,开展了旨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各村中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还让来书店的孩子成为“全天候”管理员。有的孩子还会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龄人,互相交流,在阅读中放下梦想。
一些农民书店也利用这段时间组织各种培训服务活动,如农业实用科技培训班、农民工培训班、农村妇女保健知识讲座、农作物种植技术讲座、书画联谊活动等。,为附近的当地农民提供服务。
可喜的是,我省将农家书屋的发展纳入了建设文化大省和传承中华文明创新区的总体规划,依托这个基层服务平台,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成就。
标题:[陇文化]农家书屋:农民的“文化粮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