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影评人王小鲁:电影政治处处都是,你要留神参与
本篇文章2993字,读完约7分钟
王小路,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研究中国电影史,高级影评人。他认为,当人们谈论政治时,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分配,但在古希腊,政治的概念是城邦,即人们在公共空.通过言语和行动管理社会今天强调电影脱离政治娱乐也是一种政治。现在的环境是完全娱乐化,完全市场化,但是没有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形态,是不可能生产出这么多纯粹的娱乐产品的,它们是互相重合的。纯娱乐不是没有政治,是政治表象。
王小路在其新作《电影政治》中探讨了电影政治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表达,并探寻当代电影叙事的秘密轨迹。电影政治是王小路在梳理电影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不仅揭示了电影政治与我们个人的关系,也有助于更多的观众理解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制作电影,或者为什么电影会采取这样的形式。它不仅可以训练我们的智力,还可以让我们在电影文化活动过程中掌握一些主动权。
你认为你的新书《电影政治》的意义是什么?
王小路:自20世纪90年代大萧条以来,中国电影业已经东山再起。目前,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娱乐电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候我觉得我提出的电影政治这个概念可能是有启发性的,这个概念也可以看作是了解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的一个渠道和窗口。不应该反对娱乐,但应该如何看待目前娱乐至上的现象?即使在纯粹的娱乐电影中,也存在着文化趣味的较量、艺术判断的相互讨论和社会判断的差异。这些差异之间的对话就是电影政治。
你说的电影政治和我们理解的传统政治有什么区别?
王小路: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更熟悉中国式的政治概念,指的是一种国家和社会管理,即自上而下的权力分配和社会控制。但古希腊的政治是指城邦。众所周知,古希腊城邦的生活曾被视为珍贵的世界遗产。这意味着生活在这个城市国家的人们通过在广场或其他公共空房间里的谈话和行动来共同管理他们自己的生活、社会和国家。
电影政治其实是一个文化政治的概念。随着《电影政治》的出版,我似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电影政治的概念,并加强了这个词的使用,因为它是作为书名出现的。这么多人关注我的书。其实这本书不是高层次的讲座,不是对这个概念的系统阐述,而是一些电影政治实践的具体案例。很多人都参与其中,如贾、王小帅、张艺谋、等人。
我觉得电影政治也包括两三个方向。一种是鼓励观众对强行扭曲电影叙事的外力进行甄别和发表意见,希望作为接受者的他们有祛魅的能力。另一个是促进电影作家实现他们的表达权。另外,管理者、电影导演、观众、评论家等。塑造了中国电影的文化环境。电影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词汇。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自己的感受,锤炼自己的思想,从而形成一个更加自由的电影环境。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在产业上进入了一个相对黄金的时代。在这个时候,电影的能量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浪费和忽视由电影建造的公众讨论空室,这是每个人参与电影政治的机会。
:作为影评人,你的批判眼光和别人有什么区别?你期望读者从《电影政治》中读到什么?
王小路:我认为我的评论和其他人不同。我有更多的视角。我不排斥艺术解读和技术分析,但只有艺术解读是无法分析中国电影中很多现象的。比如对于《小时代》的分析,我们不能用狭隘的本体论去解决问题。这几年我做了更多的文化分析。这种研究方法不是从电影理论中学来的,但我认为要真正理解一部电影,需要更全面的观察。我一直比较注重电影与观众、电影与社会、电影与作者、电影与电影史之间关系的考察。
我觉得《电影政治》成就了这本书,我最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抛弃旧的政治观念,逐渐熟悉一个自下而上的电影政治概念。这样看电影,谈论电影,是一项有趣又有挑战性的活动,从中可以得到娱乐和其他东西,比如智力训练。这个过程非常活泼生动。电影政治是一种诉求,其实是希望我们在电影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有所主动。
如何看待电影创作者和影评人的关系?现在影评似乎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有专家的分析和情感评价,也有自由知识分子的个人想法。如何评价两者的关系?
王小路:电影提供了一个对话的机会,一个让每个人围绕电影建立一个交流平台,然后开始对话的机会。各种对话都是有意义的,只是侧重点不同,有的贴近文本,有的不贴近文本,各有各的特点和价值。正如王小帅导演所说,中国最缺的就是瘦骨嶙峋的评论。有人敢说真话,有人敢说真话。真是可惜。我觉得有骨头的评论家很重要。现在影评也是产业链中的一环。王小帅的作品我写过不少,但是一直没有收到王小帅的红包。现在据说有红包批判者。只希望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坚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根据别人什么的来修改自己。当然,品味和理解是需要磨炼的。
在西方,一个影评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一直做到很老。他的威望越来越高,写作的准确性一直很高。作为资深影评人和电影学者,在国内做一个好的影评人是什么感受?
王小路:在西方,有一个非常尊重文化的环境。在一些国家,似乎有些媒体有一些专栏作家写影评。这几年美国发生了影评人被辞退的事件,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件发布。显然中国没有这样的环境,文化不受尊重。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中国影评人的最佳时期似乎是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人在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控制所有媒体发布左翼影评,强烈影响了当时大城市的电影文化环境,将左翼电影推上了风口浪尖。20世纪30年代是电影政治的最佳案例。但是影评人的地位一直很低。记得有个民国影评人80年代写回忆录时说,如果我这辈子最后悔的话,他后悔当影评人,因为再差的电影也是作品,还会说影评人一两天就忘了。这本回忆录触动了我很多。我在写影评的时候,也一直在做。我觉得在中国做影评是很辛苦的。
你的书里有关于纪录片的文章。你觉得中国纪录片怎么样?前景是只有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不太像纪录片的纪录片才能在电视台播出,还是会有真正的产业化,以后赚钱,真正成为一股力量?
王小路:电影政治中有一篇文章是关于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的纪录片的。大概几万字。90年代初,我们的纪录片美学就是讲小人物自己的故事,小人物每天都在生理和生理上生活。这时候就去政治化了,去政治化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当时我们摆脱了过去的意识形态,先政治化了。在宋庄,这一代纪录片被重新政治化,此时的政治化就是个人政治,也就是电影政治。这一变化的背景非常清楚。可以说说“舌尖上的中国”。就社会而言,是一部去政治化的纪录片。很多观众对这一点并不满意。从艺术价值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创新。它的法宝是讲90年代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早上是怎么挖藕的,它的技巧和法宝还是90年代的《东方时间/》。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如此大的变革,中国社会如此丰富。谁来记录真相?没人录。这就是王宏伟所做的价值。这是因为他通过策展让这些摄影师在空有了一个交流室。这就是他们拍纪录片的动力。
现在的观众可能认为电影是一种娱乐。为什么要把电影艺术或者纯娱乐与政治的关系拉得这么近?
王小路:电影可以是娱乐、艺术、政治,也可以是许多事物的交织。当然,娱乐可以包括政治。例如,去年的私人定制涉及贫富分化、官僚腐败和环境污染。很有娱乐性,但不能否认很有政治性。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电影的镜头保真度决定了它在表达一种情感或强化一种观念时,运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并与人们的日常经验进行对话。它反对和领导的是政治。
我的出版物和我的演讲是我个人的电影政治。电影政治无处不在,你要小心参与。(刘冰)
标题:[陇文化]影评人王小鲁:电影政治处处都是,你要留神参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