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评论:《中国成语大会》为何遇冷?
本篇文章1225字,读完约3分钟
央视《汉语成语大会》第一季在头天晚上结束,来自北京的杂志编辑唐蕊最终夺冠。然而,与去年也在央视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相比,汉语成语大会虽然传承了民族文化经典,却没有汉字听写大会那样的轰动效应。
节目冷的原因
作为这两个节目的总导演,关直言“成语大会”的收视率似乎没有“汉字听写大会”高,因为成语与观众的兴趣相关性比汉字弱。看完《汉字听写大会》,观众会强烈地感觉到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降了,强烈地被刺激,激发了学习文字的欲望;成语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应用形式,具有装饰性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就算观众不行,也不伤皮肤。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去年的“汉字听写大会”不断提高汉字听写的难度,让人们猜测的汉字大多表现出复杂、难、偏的特点,有的甚至很少使用古文字和生僻字,而成语则充满趣味和典故,有的通俗易懂,应用广泛,其丰富性远远超过许多生僻字。所以,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成语比汉字与人们生活的关联性小,理由不充分。对此,网友王翔批评:与其说现代人对不起成语,不如说中国成语大会更对不起成语。他指出,成语要着眼于全民普及,而不是文化精英的选拔。
跟风导致无聊
今年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冷如“汉语成语大会”。去年首播时,其最高收视率同时冲向国内前三大卫星频道,但制作成本不及娱乐节目的一半,导致部分节目跟风。而《汉字英雄》在今年第二季度收视率下滑,同时一直徘徊在第20家全国电视台之后,令人困惑。
去年“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在屏幕上流行起来后,一系列类似的节目出现在全国各地,如河南卫视的“成语英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世界诗歌”、河北卫视的“中国好诗”、黑龙江卫视的“最喜欢的汉字”、云南卫视的“中国元宵谜大会”、北京电视台的“于丹”,屏幕上出现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面对类似的文化节目,汉字英雄的创始人高进说:我们不仅害怕聚会,而且希望聚会,因为竞争会有更好的节目。多党发展可以使这种节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和事件,从而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反响,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有人欣喜地说,不怕跟风的类似节目,证明文化节目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文化节目也可以占据屏幕主流,文化可以挖掘太多。但从今年的收视率来看,蜂拥而至,盲目跟风,最终导致观众对屏幕的冷却感到厌烦。
缺乏创新导致反思
需要指出的是,在繁忙的屏幕中,真正能跳出框框,摆脱克隆,让人神清气爽的节目寥寥无几。这表明,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带到电视屏幕上绝非易事。模仿和缺乏创新让观众感到厌烦。文化选题太深,更容易过于高调,脱离观众。文化节目要想叫好,要想打票房,光靠热情是不行的,也不能急功近利,这真的需要反思。
去年“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诞生的时候,人们觉得很新鲜,产生了社会话题。现在类似的节目在屏幕上堆积过多,很快就失去了原有的新鲜感和话题性,热度也就消退了。这是《汉字英雄》今年遭遇困境的一大原因,其实跟风反映了中国荧屏缺乏创新的困境。玉良新
标题:[陇文化]评论:《中国成语大会》为何遇冷?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