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评论:“邵氏慈善”留给我们什么?
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大陆大学逸夫楼
1月7日,香港电影大亨邵逸夫去世。这一天,大陆人对邵先生的怀念,除了邵的电影和tvb,更多的是对全国各地逸夫楼的怀念。107岁去世的老人向世界解释了富有和仁慈意味着什么。邵先生去世后,人们不禁要问,邵的慈善事业,或者说邵的慈善事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6000多座逸夫建筑
根据教育部1月7日公布的数据,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每年向内地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捐赠超过1亿港元。截至目前,邵逸夫已拨款近47.5亿港元,兴建了6013个不同类型的项目。
有媒体称邵先生的慈善事业开启了他的第二人生。还有人说邵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做慈善的好人。
2012年,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评论称,润润邵逸夫基金教育资助项目是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资助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数量最多的教育资助项目,数千万学生从中受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表示,改革开放之初,的捐赠解决了中国最稀缺的硬件设施问题,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邵的慈善事业到邵的遗产
慈善成绩单的背后,邵氏基金健康规范的运作,是邵氏值得人们更多思考的遗产。
肖的慈善事业做得很好,第一次捐款要制度化。可见,在2007年6月修订的《香港润润润基金会对内地教育资助项目管理办法》中,对捐赠条件、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管理等都有详细规定。其中有一条规定很突出:项目使用年限至少应为50年。“质量第一”的理念贯穿于全国各地逸夫楼的建设之中。
可见,润润基金会投资的教育项目都要经过一套审批程序。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项目,都必须经过教育部专家的审核和推荐,没有推荐的将不接受捐赠。严格的审批程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捐款的合理使用。
同时,邵逸夫基金的会计管理也相当值得称道。
以湖南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邵氏基金资助中小学建设条例》对接受捐赠的学校种类和资助金额有详细规定:小村庄,10-20万港币;全小,40-60万港币;中学,60-80万港币,补助资金只能用于新建教学设施,不能用于维护和改造。像这样的管理规定,陕西、江西等地也有。
内地慈善的典范
人们对邵逸夫先生的怀念也反映了内地慈善组织的改善。
近年来,内地慈善基金纷纷卷入风波,备受质疑。有人说邵氏基金运作好是因为他自己花钱,所以每一分都有保障;因为慈善组织花别人的钱,管理上难免会出现问题。这种说法虽然粗糙,但也反映了国内慈善组织的组织和制度问题。
一些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表示,国内慈善事业的困境在于,一方面起步晚,发展还不成熟,在人员配备和制度结构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邵氏基金和国外一些成熟的慈善组织;另一方面,民间力量和官方力量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和协同努力,也是影响慈善投资效率和效果的因素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邵逸夫民办基金会与教育部的密切合作是共同改善中国办学条件的典范。
标题:[陇文化]评论:“邵氏慈善”留给我们什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