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立足本土 走向当代
本篇文章1476字,读完约4分钟
陈天铀的《羌塘月》
额济纳左
在创建时:
□陈天铀
黄先生说:没有山,没有水,中国的土地就不美丽。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如何才能画出中国所有的名山大川?一个画家的成长怎么能脱离他出生长大的热土?学习的方法是得少,多了就迷茫,知而不学,学而不知。只有立足本土,植根于生于斯、长于斯、长于斯的热土,融合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致用的知识与修养,创造出地域特色与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精神的完美统一,进而升华超越地域特色。
甘肃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自然地理景观独特多彩,多民族文化习俗和大量石窟珍品,都是甘肃画家的创作源泉。
下乡采风的路上,常常独自站在西风飒飒的古丝绸之路上,在河西的沙漠里,在雪峰的银岭里,在戈壁的草原上,不禁浮想联翩。冰川铁马、秦观约翰、梵宫佛教石窟、流沙坠简以及石窟中的珍宝展示了昨天的荣耀和精髓。他们把生命的局限和短暂与自己的浩瀚和长度相比较,无疑是心灵的感受和震撼。在这一系列的历史遗迹和天地自然面前,蜿蜒的高速公路和高压电塔,串联的新城镇,彼此相对,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日新月异。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新旧的冲突,自然美的美,历史沧桑的美,新城的节奏所带来的浩翰、豪放、壮阔、苍凉、辛酸、悲凉、新奇的心理感受,再一次让我震撼,让我再也不敢轻易超越地域。歌颂我们出生的热土是甘肃画家的职责,也是我作为一个人的工作
受当地文化资源的启发,在传统文化的支撑下,我努力寻找了20多年,试图创作出以故土为基础、讴歌甘肃大地的当代山水画。我看到了祁连山前古海沉积形成的嶙峋山峰之间,草原、戈壁、沙漠过渡之间的形式结构,点、线、面的交织,密度、真实、干湿等画面形式的要素。但这是肤浅的,未能更深刻地揭示龙源景观的内在细节,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精神,尤其是对西北雪山草原、戈壁茫茫大海、黄土高坡等特殊自然景观的描绘,缺乏古代大师的参与,因而缺乏可供借鉴的笔墨表达词汇。这就要求我们从上一代大师的创作理念中去理解他们的创作思维,从他们的内心去学习而不循着他们的轨迹,创造和锤炼出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刚正、明亮、雄浑、雄壮的新词汇、新图式,在甘肃这块热土的滋养中实现地域特色的创造性转化,使其从观念、词汇、图式等方面真正走向当下,创造出既能延续传统精神血脉,又能延续传统的新词汇、新图式
在过去的10年里,在传统笔墨精神的支撑下,我有了一点西方山水画创作的经验,就是在挖掘个人心灵,把握事物和自己的精神感应的过程中,自由自在的写作。而物体从无到有的外观,画的越清晰,越贴近现实。这时画中的意象越清晰,就越缺乏整体的联系,传统笔墨的精神,浑圆观的空气,画中缺少这样的气息、气象、气度,就会显得庸俗轻浮。所以,当画面过于相似时,就要处理好图像结构与笔墨之间的断裂、浑浑、清醒、提升,通过图像的移置、变形、提炼、强化、虚构等手段强化相异的抽象因素,使画面看不见摸得着、杂乱有序、丰富简约、模糊清晰、浑浑清晰,从而达到真实的效果。这个过程是由有修养的头脑控制的,是综合修养在创作中的积累。由此,我意识到,鲁先生要画山水画,如果要花很大功夫的话,就要读进去四分,写进去三分,画出来三分正确。同时,立足本土,不断从传统、生活、事物和自己的精神感应中丰富积淀,更坚定了我创作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山水画的决心。
甘肃的中国画创作在参与者的数量和作品的质量上日新月异,尤其是大量的中青年画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把甘肃的中国画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与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甘肃中国画创作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甘肃画家团结一致,立足本土,走向当代。
标题:[陇文化]立足本土 走向当代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