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大学不培养作家”,是何道理
本篇文章1091字,读完约3分钟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中文系系主任罗昌培就说过:大学不培养作家,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是我见过最早的不培养作家的理论,不知道是不是始作俑者。我只知道在罗昌培之后,这种论调在教育界似乎越来越响亮,似乎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的共识。如果是事实,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几十年来,我们大学中文系并没有把培养作家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作为一个概念,就意味着文学创作是教不来的,作者只能靠自己去感受石头过河。我觉得有必要颠覆。
其实,在罗昌培发表这番言论的时候,同样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的沈从文,已经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种论调给予了有力的反击。沈从文教授过三门课,其中两门是专门培养作家的,包括写作练习和创作实践。多年后,他的学生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沈从文先生》一文中说:如果学生作业写得好,沈先生会把它送到熟悉的报纸上发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有无数手稿是他亲手介绍的。我在1946年以前写的作品几乎都是沈先生送的。这说明沈从文的很多学生作品达到了当时的出版水平。汪曾祺承认沈从文对他的影响很大。没有沈从文,就没有汪曾祺。更何况沈先生的学生现在也算是作家了,还是少数。汪曾祺的观点是,创作不是绝对不可能教的。
相比汪曾祺的温柔,我最近看了一套美国的创意写作书籍,用积极的口吻宣称,可以教创作,大学要培养作家。想想也是。既然写作也是一个职业,那么大学教育变成职业教育,为什么还要忽视这个职业呢?
美国有很多很多大学提供创意写作课程。此外,还有作家工作室、作家阁楼等等,也在教授创作写作技巧。创意写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创作。这门课的老师都是作家,包括斯蒂芬·金这样的著名作家。
中国大学为什么要费心培养作家?我觉得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教育观念过时,好像大学中文系是搞学术的,学术要规范,要由大纲规定。但是创作不能标准化,没有固定的方法。与其自找麻烦,不如干脆放弃。第二,教育体制僵化。据说目前想在大学教书,必须有博士身份,硕士必须靠边站。甚至有人说,想去重点大学教书,首先要看你是不是重点大学的博士,最好是国外的博士。你也要调查自己读没读过大大学。如果不是,你就靠边站。从表面上看,教师的素质似乎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本质上我们只关注文凭,不关注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很难融入大学教学。国内有多少有实力的作家符合这个要求?
非常感谢创意写作系列的推出,深深震撼了我。我能看到自己和他们在创作理念上的差距,也能看到中国作家在创作理念上的整体落后。至于中国大学能否转变观念,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我不敢下结论。只是希望情况可以改变,哪怕是蜗牛爬行的速度。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正文/侯德云
标题:[陇文化]“大学不培养作家”,是何道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