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信仰的力量】小红军舍身救幼童
本篇文章2499字,读完约6分钟
1936年,14岁的小红军舍身救幼童,在会宁广为流传。当年被救的孩子二十年前就去世了,他的儿子魏已经五十八岁了,但他们的家人仍然怀念死去的小红军。
敌机来了,小红军为了保护小孩子献出了生命
10月14日,我在会宁县的一家缝纫店里采访了的大儿子魏。
58岁的魏说,我父亲去世时60岁,距今已有20年了。为了小红军救爸爸,他听爷爷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军在会宁会师时,国民党飞机经常骚扰轰炸,集中在红军总司令部驻地会宁县。当时我爷爷魏宏如家在东莞县,因为他是会宁市为数不多的读书人。红军攻占会宁城后,他主动帮助红军抄写文件,写公告,写宣传标语。
1936年10月9日上午,天气很好,会宁市的大街小巷都被打扫干净了。街道上到处飘扬着红旗,南门上立着简单的彩门,欢迎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几个红军小战士一边刷标语,一边哼着刚学的《红军三大主力之歌》。
魏宏如带着他3岁的儿子禹卫来到位于邢家台邢家院的红军总指挥部。禹卫已经认识了几个小士兵,围着他们跑,发出欢快的笑声。10点左右,禹卫和贴标语的小红军来到县城西门不远处的一条街上。突然,远处传来敌机的轰鸣声。小红军举起双手,喊着赶紧逃跑。飞机将要投下炸弹。街上的市民听到喊声,立即散去,隐蔽起来。然而,年轻的禹卫还在街上玩耍,敌机的炸弹呼啸而来。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个红军小战士飞了出来,把于小伟摔倒在地,保护了他。一阵硝烟过后,孩子得救了,但小红军却躺在血泊中。小余伟吓得大叫起来,右手的两根手指被炸掉了。
总司令朱德听到这个消息时,小红虚弱地断断续续地说:“朱少爷,我不能和你一起去。他蓬乱的头发遮住了前额,他未闭上的眼睛充满了少年的柔情。他翻过雪山,走过草原,带着子弹走出来,熬过了又冷又热的夏天。经过25000英里的旅程,他用瘦弱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一步一步向会宁走去。但是,谁能想到,就在三军即将会师,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他却倒在国民党飞机的炸弹里,永远地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
小红军成了魏家的亲戚
小红军牺牲后,朱司令员伤心地说:“他是我的小老乡。他今年才14岁。他12岁加入红军。他的父亲和哥哥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下。他母亲在给红军送饭的时候饿死在路边的草丛里。”他们全家都为革命牺牲了。他是独生子,但我没想到他会留在这里。
这时,禹卫的父亲魏宏如跑了过来,得知是小红军救了禹卫,不禁潸然泪下。禹卫是魏家的唯一苗,小红军也是他们家的唯一苗。只有一个救了禹卫,魏家的香还在继续,小红军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为了报答小红军的救命之恩,魏宏如决定把它埋在祖坟旁边,并定下规矩:每年清明节过后,魏家人都会祭奠先人,同时加一块土,点一根香柱,烧一些纸钱,表达对小红军的感激和怀念。
禹卫长大成家后,有三个儿子。祖父魏宏儒分别给孙子取名为继承、延续、长征。在一起就是延续长征,他希望子孙后代永远记住红军长征的历史,记住血浓于水的恩情。
2007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会宁,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并在纪念馆亲切接待了后续、延续和长征。他深情的说:一定要牢记父辈的遗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为会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给儿子取名为“红军战士”的林德
在会宁县,何是一个有名的人。他作为红军代表受到胡锦涛的接见。贺林德在红军到达陕北前夕,因伤住在异乡,后迁居会宁创办家族企业。为了不忘记自己是红军战士,也希望后人在长征中继承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取名为红军、军、兵,意为红军战士。
何林德,江西宁都人。1933年,18岁的贺离开新婚一个月的妻子,毅然报名参加红军。他在红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连和第三团当兵。由于他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的勇敢,年轻的贺被提拔为班长。中央红军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贺带着红军主力离开家乡,踏上了长征的征程。
1934年11月,在激烈的湘江之战中,身边的许多同志英勇就义,他从战场上救了自己一命。红军冲渡大渡河时,是渡河先锋队的一员。他一路跟着红军队伍,翻过雪山,走过草地。在与拉齐奥的战斗中,贺的右臂、右腿和腹部受伤。到了甘肃省通渭县碧玉乡,因伤不能行走。军队领导动员他留下来休养,留下两名士兵帮助他。第二天,三个人走到一个河滩,发现后面有一个民团在追。为了不给别人带来麻烦,贺把枪递给两个战友,叫他们赶紧跑。可能是敌人看到他受伤就把他衣服扒了
随它去吧。敌人离开后,贺边走边爬,终于看到河边悬崖下一座土窑的烟囱在冒烟。原来他找到了一家油坊,何得救了。好心的石油商收留了他,他的伤渐渐好了,开始在油厂帮忙。
后来他在别人家当了很久的工人。在一个朋友的支持下,他买了一双小贩的包,开始走街串巷,做起了小生意。去会宁县老君坡卖东西,遇到田宗勤家,开了一家店。田家的人看出了贺人的老实和厚道。1950年与田宗勤结婚,定居老君坡乡。之后做了农民,成为会宁县的正宗农民。
解放后与家人团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贺可以放心地找到自己的家庭。他多次与江西联系,直到1957年,在甘肃会宁成家的何终于与家乡的母亲和姐姐取得联系,新婚妻子等了三年没有音讯,别无选择,只能改嫁他人。得知母亲健在的消息后,和妻子田宗勤商量了一下,步行200多公里到甘谷县上了火车。三天三夜之后,他们回到江西老家,说服母亲和他一起在会宁安度晚年。从遥远的南方乡村江西,到西北干旱多雨的甘肃,再到会宁县,何夫人性格倔强,无法适应会宁当地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她吃不惯面条,睡不着土炕。林德和他的妻子没有受委屈。为了让老母亲开心,夫妻俩没太在意。在何夫妇的照顾下,何太太活到了92岁,成了老君坡的美谈。
为了纪念他经历的长征,让后人记住他是红军战士,继承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贺分别给三个儿子取名为贺、贺、贺,三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就是红军战士。2007年2月,总书记专程来到会宁,瞻仰红军旧址,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并一度接见了贺。何林德于2008年在会宁去世。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常给附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讲述他参加长征和战斗的故事。时至今日,何虽然去世了,但宝贵的长征精神在甘肃会宁却代代相传。兰州晚报彭卫国/人物
标题:[陇文化]【信仰的力量】小红军舍身救幼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