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李晓晨:电影要担负起树立国家形象的重任
本篇文章2602字,读完约7分钟
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组织的电影对北京未成年人成长影响的调查持续了一个月。根据北京现有城市人口比例,调查覆盖了北京10个区县的25所学校。在对这25所中小学8-18岁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放问卷1950份,回收1950份,其中有效问卷1932份,有效回收率99%。问卷中有三个关于国家形象的问题。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电影中未成年人对中国国际形象和中国形象的态度不高,但对美国电影中的美国形象有较高的认可度。这个调查结果引起了各方的关注。12月21日,中国电影协会及时召开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学术研讨会。超过20位来自电影界的导演、编剧和评论家讨论了这个话题。
《从国家形象的形象塑造思考中国当下电影,思考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电影缺失》一文,自日前在本报发表以来,备受关注。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组织的抽样调查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目前中国未成年人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认可度较低,但对美国国家形象和美国人在美国电影中的认可度较高。这个结果引起了电影当局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电影人的思考。
201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中国电影的输出规模迅速增长,艺术创作也在不断创新。它的文化传播、渗透、艺术影响力和感染力越来越强。毫无疑问,这些都使得电影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的使命更加突出。但严峻的现实是,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大片,往往对我国的国家形象进行客观的描述,甚至刻意扭曲和负面表达。相比之下,在我国的电影创作中,国家形象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树立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影人强烈意识到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应该承担重要的责任,他们应该用自己的大脑来承担这个重要的任务。为此,由中国电影协会主办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学术研讨会于年底在北京召开。来自电影界的20多名导演、编剧和评论家出席了会议,就国家形象的形象塑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电影协会主席李千宽和秘书长徐柏林共同主持了会议。
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是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文化意识的责任。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呈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形象的核心。对此,中国电影协会主席李千宽做了恰当的总结,他说:要多创作有思想有民族意识的电影,立足脚下的土地,塑造中国的形象。时代和生活为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不竭的动力。不幸的是,一些电影制作人仍然习惯于回顾过去,热衷于在旧文件中挑选。中国历史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但我们不禁要问:当下的生活在哪里,现实题材的电影是否能释怀,展现普通中国人真实状态和情感的故事是否能引起共鸣,中小成本的电影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中国电影不缺故事,缺的是发现故事的眼睛和讲故事的勇气。电影要与时俱进,真实真诚地反映时代和人民的精神。
注重国家形象的形象塑造,并不片面强调电影输出的文化价值观的宣传作用。毕竟电影首先是艺术,必须遵循自己的创作和制作规律。只有好的电影才能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潜移默化地打动人,影响观众。只有讲好故事,中国的思想才能埋在好故事里,中国的声音才能被听到。那么,为什么观众尤其是未成年观众对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缺乏认同感呢?导演陆川可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让我们可以用一种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中国的故事和中国人的感受。《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铁甲》《钢拳》都传达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执着。这些故事一点都不扭曲,既不夸大其美,也不忽略阴影。它们以丰富多样的人物故事呈现给观众,表达自然、真实、自然的情感。
注重国家形象的形象塑造,并不是把重点放在英雄和英雄身上。长期以来不受欢迎,更不用说感动世界观众了,创造出像抬高一个高度,唱赞美诗,概念化,建模,贴标签之类的东西。现实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多面体,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有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每一个方面都要在电影中艺术地呈现和升华。近年来,中国电影人在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方面进行了艰难而有价值的尝试,在探索人性、表达情感、展示审美方式、转换叙事角度等诸多方面不断探索。《天狗》《罗比雪山》《一秘》《唐山大地震》《钢琴曲》《你好,树先生》《最爱》《我是植物人》《盲视影院》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这些电影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感人的故事和人物,还可以瞥见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观众在独特的观影体验中引发思考和回忆。
重视国家形象的形象塑造,市场和舆论应以宽容的态度和善意的态度温暖中国电影。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我们对中国电影寄予厚望,另一方面我们在市场和舆论上又相互偏向。难怪院线一日游现象层出不穷。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立军困惑地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产电影至少应该在同一个平台上与进口电影竞争,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国产电影一定比外国电影好。比如《功夫熊猫2》在国内上映时,各种媒体争相报道,院线保证影片90天上映时间;相比之下,国产3d电影《兔侠传奇》在影院只上映了10天,媒体报道明显提不起精神。有的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这两部电影拉到一起,把前者的票房和后者的1500万票房相提并论。在这里用它来增加别人的野心,破坏自己的威望,是相当合适的。文化自信需要一个环境去培养,要为创作者创造一个良性、平静的创作环境。而票房理论流行的后果是让更多的观众远离中国电影,更难在电影中认同中国的国家形象。
目前,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故事片制作量超过500部,全国城市电影总票房已超过120亿元,预计全年总票房超过130亿元;中国仍然保持着每天8块屏幕的增长速度,中国城市电影院的屏幕数量已经达到9000多块。但这些数字只能证明中国电影突飞猛进,潜力巨大,却不能让人为中国电影的春天已经到来而骄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11年即将到来。当我们把这些数据和之前的调查放在一起,总会有百感交集。好消息是中国电影未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但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国家形象的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讨论话题,这需要更多的中国电影人参与其中,共同思考,齐心协力寻求突破。中国电影协会将继续举办一系列类似的研讨会,为创作实践和理论讨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搭建平台。(李潇晨)
标题:[陇文化]李晓晨:电影要担负起树立国家形象的重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