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反面教员”梁漱溟:一生思考中国去处
本篇文章1151字,读完约3分钟
梁漱溟,一个消极的老师:一生都在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
随着过去人们对知识分子认识的提高,梁漱溟先生的大名也越来越出名。但是,梁漱溟在普通人心中的人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曾经是一个消极的老师。如果你读读王先生的反面教员梁漱溟,你就会知道梁漱溟先生的思想根源和他一生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王于1962年结识梁漱溟,与他共事20多年,先后写了许多关于梁漱溟的书。这本书是1949年后梁漱溟的更新版。
梁漱溟成为负师,是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公案。1953年9月,在中央扩大会议期间,梁漱溟与毛泽东主席就一些农民问题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了面对面的争论,甚至在会场上发生了争吵。梁漱溟被扔下站台。在那之后,毛泽东仍然要求他成为CPPCC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并充当活教科书。结果梁漱溟的负师称号不胫而走,让他被批判了30年。但正是这种消极的老师思想给了后人一个重要的公开课,至今仍值得我们反思。
事实上,人们容易忽略的一个细节是,梁漱溟和毛泽东的地位相同。早在五四运动前,梁漱溟的哥哥梁焕奎和在北大任教的杨昌济就是好朋友,梁漱溟经常向杨昌济提问。1916年,梁漱溟结识蔡元培,申请去北大深造。结果蔡元培坚持要聘请他去北大教印度哲学,于是和杨昌济成了同事,经常去杨昌济家。每次为他开门的都是杨昌济的女婿毛泽东。当他们在延安相遇时,他们回忆起二十年前的往事,非常亲密。很快,梁漱溟就被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所以,他也毫不隐瞒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梁漱溟的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一直很不一样。他认为中国地主数量太少,地主和农民没有太大区别。就像俗话说的朝代是田舍郎,皇帝的大厅是黄昏,没有明确的贫富之分,所以要符合中国传统,用伦理本位、职业分离的伦理观念治国。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总路线上,中国对工业建设过于重视,对农村民生关注不够,这是梁漱溟所不能接受的,他曾经创办了乡村建设研究院,始终把乡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责任。此外,梁漱溟天生就有诚实坦率和固执的性格,所以他似乎注定是一个消极的老师。
在20世纪30年代,他和毛泽东都没有说服任何人;20世纪40年代,他服从毛泽东;五十年代,他发现左倾趋势越来越强,就在会上辩论,但马上就被批评了。即使在森林里,他仍然反对盲目批判孔子,主动在大会上发言。他还坚持在批判大会中间打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来锻炼身体,愿意继续做他的对面老师,体现了他对真理的执着。
梁漱溟和毛泽东的思想转向左翼,但他始终尊重毛泽东。他认为,毛泽东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处于变化过程中的人,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被评论。在他自己漫长的一生中,他一直在思考中国应该去哪里,如何建设中国的农村等。,而且一直坚持儒家的理念,就像他坚持做一辈子的好老师一样,他也坚持把这个不合时宜的消极老师放到了最底层。
侯磊
标题:[陇文化]“反面教员”梁漱溟:一生思考中国去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