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敦煌精神薪火相传 中华文明历久弥新——观《花开敦煌——常书鸿、常
本篇文章1550字,读完约4分钟
继1946年在兰州举办“常书鸿父女书画大展”之后,73年后的5月18日至6月20日,“敦煌常书鸿与常善娜父女书画大展”再次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期间观众人数超过11万。15岁现88岁的常善娜先生说:这个展览是我对父亲的纪念,是告诉父亲坚守敦煌的承诺,是唤醒更多人认识敦煌的途径。在我看来,这次展览不仅是家族风格的传承,也是一代代艺术学者通过一生的经历凝聚的敦煌精神的传承,也是中华文明生命力的体现。
《敦煌花开》175件展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远方的呼唤》,主要表现常书鸿在法国的生活和事业以及他与敦煌的渊源;第二部分“凝聚”,展示了常善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家重点建筑设计任务和对敦煌图案的研究整理;第三部分《传承》,展示了常善娜的花卉速写和敦煌艺术图案的设计与应用。
策展人黄博士认为“敦煌花开”的展览是在追溯一代人的故事,而不是一个人。常莎娜就是见证了那一代人在困境中为美挺身而出。她不仅是故事的见证人,也是故事的传播者。如果说常书鸿从艺术家的角度打开了世界对敦煌艺术的崇敬,那么常善娜通过分析图案的装饰元素,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敦煌石窟所蕴含的智慧,每一个部分都是惊艳的。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常书鸿和常善娜既有父女之情,又有师徒之谊,他们共享志愿,投身敦煌事业,成就非凡。他们的艺术作品各有风格特色,共同延续了敦煌的艺术魅力,奉献了对敦煌的热爱。我想每个人看自己的作品都会有所感受和体会。
敦煌石窟艺术反映了中国与欧亚文明的互动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展示了中世纪丰富的文化景观,还原了史书所缺失的中世纪敦煌历史。敦煌石窟艺术无疑是中华民族以其优秀的文化为世界做出的贡献。
敦煌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的美就是中国的美,敦煌艺术就是世界的艺术。那么,敦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让中华文明在培育世界文明的高地上生根发芽、蓬勃发展的参考,从而达到美与美的共享,而《盛开的敦煌》这个展览留给我们的是很多思考。
历史上的敦煌是中原王朝贯通西域的战略基地,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贸易中心,中西文化的聚集地,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开放体系的重要框架。
敦煌精神的核心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1943年,他毅然从法国回到祖国,带着妻子和女儿踏上莫高窟。常书鸿克服困难,艰苦奋斗,默默无闻地肩负起保护中国文物、传承文化根的历史责任。我很幸运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他父亲对祖国真挚的爱。常莎娜说,就像我爸爸说的,生命不息,旅程不止。年轻人要有思想准备,要奋斗,要为国家为职业奋斗,要为国家做贡献。
敦煌精神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代代相传,代代守护。敦煌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常书鸿、常莎娜家族风格的传承,更需要一代代传承。敦煌儿女、范进士等将石窟保护和敦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莫高窟,到莫高窟历史上最大的综合保护工程敦煌的规划实施,千年的艺术在守护者手中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弘扬敦煌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常善娜就完成了人民大会堂、国家文化宫等国家重点建筑基于敦煌图案的装饰设计任务。他的作品不仅凝聚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也展现了新中国的气度,代表了常莎娜对传统艺术精髓的提炼和升华,在展览中不难发现,飞天、花卉、纹饰和她对石窟壁画的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不仅延续了她自己的生命,也成为激活文明和进步之源的活水。
敦煌莫高窟及其衍生的敦煌研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用创新来增加文明发展的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泉,不断创造具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使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永存,这应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个新的前沿课题。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敦煌精神薪火相传 中华文明历久弥新——观《花开敦煌——常书鸿、常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