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专家谈家书抢救:还原被遗忘历史 挖掘艺术价值
本篇文章566字,读完约1分钟
清同治三年(1864年),郭傲云送侄孙。这是郭奥云在接到侄子朋友去世的消息后写给他侄孙的吊唁信
1991年,我郑重地对女儿庄小玉说。在上海出差期间,我给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写了封信。信的内容是用数字、图片和同音字写的
1920年,陈独秀致信胡适和李大钊(上)
20世纪30年代,龚宇把他的父母和姐妹从法国送来
1960年,陈长年给母亲冯忠莲写了一封信,信上的话被母亲的眼泪打湿了
1894年2月21日深夜,在台北常发旅馆的一间客房里,一位中年男子坐在他的办公桌前,手里拿着5000字,飞快地走开了。第五班响起,他抛了笔叹了口气。长篇家书对远离大陆的爱子有多少期待?1948年,两个独居浙东农村的老人,突然收到离家11年的独子来信。信笺上的四眼流了多少泪?1996年,一位海峡两岸的抗日老兵用一整张宣纸给他在mainland China的亲戚写了一封信。打开信纸,就你所见,似乎能听到他铿锵的心跳,8平方英尺长,刷楷书。阅读冲击有多大?
中国人对家乡来信的普遍记忆可能远在二十年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电话、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激增,几乎瞬间用传统的家书打破了千年大厦。曾经温暖人心的家书,慢慢变得模糊。
◎赤汉传统书展之美
◎展览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2:00-4:30
◎展览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内)
◎票价:免费
标题:[陇文化]专家谈家书抢救:还原被遗忘历史 挖掘艺术价值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