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文摘】从回应关切起步
本篇文章1151字,读完约3分钟
前几年px项目给绿岛蒙上了阴影,引起了厦门人的强烈关注。我还记得当时一个媒体社论的标题,意思是“只是为了见一个愿意倾听的市长”。最后,他们遇到了有说服力的市长,事件得到了解决。
“有说服力”的前提是“愿意倾听”。倾听,其实是执政党的一种和蔼可亲的姿态,是权力与权利零距离接触、良性互动的象征性姿态。但是,俯听民意,及时回应社会关注,不应该是开明领袖的个人风格,而应该是常态化的制度规定,这是任何执政党和公职人员的基本表现要求。
回应社会关注,深化政务公开,建立上传民意的制度渠道,是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多年来,它逐渐成为官场和人民的共识。已经有很多这样的规定了。日前,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要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发挥媒体舆论作用,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宣传工作。
为什么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实现政府事务的公开透明和中央向地方政府及时发布信息的权威?为什么要如此关注社会状况和舆论,关注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因为有无数失败案例的反复提醒和佐证,否则政府公信力等“无形资产”将被耗尽,公权力的运行将难以为继。
近年来,在一些公共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中,一些职能部门的荒谬回应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玷污了政府部门的形象。一些部门因为利益约束,做出了一些无视真相甚至侮辱人智商的公开行为,遭遇了强烈的社会质疑。一些丑闻曝光后,当事人依然抗拒诡辩,露出不屑的表情,只会进一步抹黑。
机构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理性永远是有限的,所以公共部门的理性不是无限的。否认权力理性的局限性,只能是自欺欺人。“正面形象”是无法“策划”的,不愿意打破权力祭坛的假象,固执地坚持一些人想象的抽象的“正面”形象,只是游离于舆论之外,几乎得不到广泛的社会认同。相反,那些设身处地,用心体会舆论诉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应对的政府部门或官员,可以将公共危机化为无形,甚至通过承担诚信责任来扭转尴尬局面。
成熟文明的政治是常识性的,生活化的面孔,可以是父母中的短板,轻松搞笑。文明政治,安逸生活。只有在政府和人民之间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生活。
所以与其刻意经营从不犯错的形象,不如以最真实的面目示人。建设“阳光政府”和“法治政府”,必须主动放低姿态,走近人民,积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政务公开从回应关注开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最基本的官德,错误可以改正,坦荡荡。只有反思和吸收民意,社会治理才能更加理性,公民的生活才能更加有尊严。在这种公开透明的语境下,在一些应对恐慌的公共事件中丧失的部门和政府公信力,也会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良性互动中得到逐步修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善治”指日可待。
(摘自《华西都市报》,2011年8月4日)
标题:[陇文化]【文化·文摘】从回应关切起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