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镇馆之宝】青铜茧形壶
本篇文章888字,读完约2分钟
蚕茧壶全景
蚕茧罐局部花纹
时间:战国
出土地点:张家川
收藏单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
2006年,马家塬遗址3号墓出土了一个带有铭文的青铜茧状壶。这件文物国内才出土,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放在张家川县博物馆。
青铜茧形壶直径9.3厘米,最大腹径28.4厘米,最大底径15.4厘米,高25.6厘米。它是开放的,脖子上绑着绳子,呈圆形,腹部呈横向椭圆形。颈部饰有29枚精致的贝壳戒指,颈肩饰有蝴蝶结。全身用瓦棱装饰,瓦棱之间的间距用平棱装饰,造型丰富简单。特别珍贵的是,器物底部的铭文刻有阳铭文,经相关专家解读,为“阳阳”字,也是马家园遗址出土的唯一有文字资料的器物。
蚕茧状的锅最早在战争中被用作情报工具。《孟子·制穴》中对茧形壶的制作和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过城,五步一井,伏。高地,张五尺,下,泉三尺。做陶工,让四十多个水桶,用薄皮固定,放在井里,让听耳的人听,判断洞的所在,凿洞迎。”。将听骨灰盒埋在地下,在骨灰盒口盖上一层厚厚的皮革,派敏感的人伏在骨灰盒口倾听来自地面的声音,找出地点的确切位置,以便采取对策,这就叫“商”,而《孟子》中“商”的记载可以说是最早记载战争中使用的茧罐。战国后期诸侯争霸,游牧民族往往趁机入侵。秦人首先创造性地接受了在争霸天下、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广泛使用的茧形壶,茧形壶的使用开始流向全国各地。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茧状锅在外形上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使其不仅可以作为战争中的窃听工具,还可以作为生活容器。在长途行军和游牧中,士兵们把茧状的锅挂在马背上,里面装着饮料,方便携带,不易溢出,以解决旅途中的饥渴。遇敌形势,埋于地下,耳贴壶口,听远处马蹄声,以猜测敌动向。考古成果证明,马家园战国墓地属于战国晚期秦人统治下某西戎贵族首领的墓地,马家园墓地出现茧状壶,充分证明了秦与西戎的密切关系。
这种青铜茧形壶,材料独特,造型精美,是先秦出土的同类器物中最珍贵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关陇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精湛技艺。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铸造史和秦、荣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吐温:李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
标题:[陇文化]【镇馆之宝】青铜茧形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