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网络文艺如何诞生文学精品
网络文艺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大众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不仅改变了文艺格局,也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精神生态。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座谈会邀请两位网络作家参加,释放了中央高层对网络文艺高度重视的大信号,中共中央最近发布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倡导“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为网络文艺的繁荣指明了方向..
科技媒体催生了一股新的文艺力量
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第36次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量为2.85亿,占网民总数的42.6%,比去年底减少918万,但移动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上升至2.49亿,比去年底增加2282万,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42%。在当今的大众文化市场,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自制剧、微电影、网络动画、网络表演,甚至手机段子、博客和微博文学、微信阅读和各种视频都在迅速涌现。流行网络小说的衍生品涵盖了电影、电视、戏剧、书籍、音乐、游戏等多种流行艺术形式。2011年国内票房冠军《失恋33天》、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后宫传》、2013年国内票房冠军《致青春》、近期的《为什么》《华》《烈火涅槃》《盗墓笔记》《云中之歌》《鬼吹灯》根据Speedway Research Institute的数据,2014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为56亿元,较2013年增长21.0%。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0亿元,比上个月增长25%。这说明网络文艺改变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整体面貌,成为当今文艺界关注度最高的热门话题。这支源于技术媒体、民间、市场的文艺新军,受众广泛,充满活力。它为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网络文艺的三次错位
网络文艺发展迅速,日益普及,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精”、“野蛮生长、好与坏并存”等问题。具体来说,有三个明显的不匹配:
第一,数量和质量不匹配。尤其是网络文学,数量巨大但质量较低,更适合碎片化的大众阅读和快速浏览。与传统文学相比,“量少质多,高原少峰”的现象更加突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消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网络写手坚持写下去,每天能更新几千字。但是键盘上的字,比如飞,能让一个“码字”高手,不一定能出大作。一个文学网站每天收集几百万、几百万甚至上亿的汉字原创作品,但是能沉淀传播多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呢?我们所期待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是网络文艺的短板,也应该是网络文艺创作的目标。
第二,利益追求与人文审美不匹配。网络文艺市场化程度高,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文艺创作的经济效益成为网络文艺生产的内在动力。文学网站按照市场规律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文艺创作成了一种谋生手段或致富途径。他们关注的不是艺术高度和人文审美价值,而是作品的产业链盈利能力。只有点击率、收视率、发行量、票房收入,让一些网络文艺制作人和经营者愿意“做市场的奴隶”,“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如何让网络文学艺术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获得成功,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解决利益与人文审美的并行追求、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引导网络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和经营者处理义利关系、从管理机制上杜绝“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等问题,来规范网络文学艺术中“人文取向”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技术优势和艺术优势不匹配。与传统文艺相比,网络文艺的优势在于其数字化的技术媒介和传播载体,但这种优势只有在服务于艺术审美创造目标时才能体现出来。但目前的一些网络创作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技术机会”和“程序要领”似乎并没有更好的转化为艺术感染力。似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虚拟自由、跨时间的空通信、超文本链接、多媒体表达、交互式通信、推拉式欣赏等。并没有被作者充分用于网络文艺的审美创新。因此,技术的力量终究没有转化为艺术优势和审美胜利。那些流行的网络小说、网络音乐、网剧、微电影、手机游戏或者手机段子,并不足以沉淀成优秀的文艺作品或者更高的艺术品位,反而成为技术复制时代的快餐消费品,“快速度就意味着快腐烂”似乎是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
如果说在新媒体强势报道的时代“网络是最重要的”,那么网络文艺也应该成为文艺管理和建设中最重要的东西,在今天的大众文艺市场上,中国的网络文艺与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剧一起被称为“四大文化奇观”。面对这样一个“现象化”的时代文化现象,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还需要深度干预和积极引导,因为网络文学艺术的功能和广泛影响已经关系到我国的思想和当代文化建设、网络话语权和新媒体阵地的控制、大众文化的消费、国民阅读和青年成长,甚至主流价值观的构建、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和国家形象的传播。所以,网络文艺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的问题,更是一个“文艺”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时代的艺术相、时尚、文化导向、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因此,网络文艺急需支持和引导。例如,习近平在谈到网络文艺社区时说:“我们必须扩大我们的工作覆盖面,扩大我们的接触范围,用新的视角看待它们,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和吸引它们,并引导它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力军。”
潮涌下的坐标引导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式,催生了新的文艺类型,借助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极大地推动了文艺作品的海外量化生产和全国欣赏,有效地解决了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的文艺大众化问题。网络文艺的浪潮汹涌澎湃,波澜壮阔,但它的流向和灵魂在哪里?你能在网上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产品吗?数字技术媒体能否以“筋骨、道德、温度、强烈的艺术震撼”生产出纯真时代的优秀作品?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要在实践中得到肯定的答案,网络写手和美工需要内外兼修。
在创作主体的内在培育和网络文艺的内容培育中,要用精品意识把握正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用新媒体艺术手段传递文艺的正能量。不管你承认与否,大多数文艺行为,包括网络文艺行为,都应该是一种人文审美行为,不仅要“有趣”,还要“有意义”。如果你承认网络创造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那么它的活动应该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选择和意义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因此,网络创作、网络运营和管理应以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对他人、对艺术负责,认真处理好文艺与历史、文艺与道德、文艺与精神倡导的关系,以蓬勃积极的力量构建正确的文艺价值观。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还可以表现时代精神,表达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培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所说的“升起精神的旗帜”网络文艺要有这样的价值禀赋,需要这样的价值坐标和逻辑支点。
从外部社会文化语境来看,要构建完整有序的网络文学艺术生态系统,网络文学艺术开辟了文学艺术的各种产业链接,以多版权转让、全媒体传播的商业模式覆盖大众文化,以“互联网+”的技术路线形成泛娱乐化趋势,打造媒体转换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齐电的付费阅读到阅读群的qq阅读,移动互联网将是app从百度利用全平台资源建立包括动漫、游戏、影视、周边产品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到阿里文学从数字内容制作、文学传播、版权衍生、粉丝经济等建立的网络产业开放生态。,网络文学远不是传统的单一形式,而是基于内容创意的关联延伸形式,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范畴,是基于娱乐文化市场选择的粉丝经济。巨大的市场和庞大的用户群体要求未来的网络文艺围绕高质量的原创作品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符合文艺规律的评价体系,利用安全的版权运营环境,创造网络文艺的良性循环。
(作者是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会长)
标题:[陇文化]网络文艺如何诞生文学精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