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珍藏情趣:从邮票看古代丝路邮驿
本篇文章1081字,读完约3分钟
魏源
自西汉武帝元年,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中央王朝开始在河西西域建立有效统治以来,河西邮局作为中央政府保持西域开放、连接内地与西域的政策文件,变得极为重要。2000多年来,河西驿站的许多残片都被记载为文物。今天,邮票上有大量反映河西邮政的文物作为国家名片,从而将古代河西邮政介绍给全国,弘扬甘肃丝绸之路文化。
“插上篝火”。1994年11月17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邮票小型张。邮票小型张的主图是新疆阿克苏汉代遗物基齐尔-哈凤府,背景文字是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展厅展出的复制品“塞纳河上的篝火”的四张简牍。
汉朝时,中央王朝在河西屯兵,修筑长城连接西域交通。在长城上,传递战争信息最快的方式是篝火。然而2000年后烽火台已经就位,篝火系统却随着历史变得模糊不清。直到1974年,甘肃省考古队在酒泉居延海地区(今内蒙古)进行考古发掘,在东汉遗骨中发现了竹简《塞上篝火契约》,进而得到了2000年前篝火制度的具体论证。
《塞纳河兵用品合同》共有17条,是东汉时期酒泉县杜威居延所辖的嘉渠、三京、高贝三地的联防条例。它规定了匈奴入侵时各种情况下升烽的类型,特别重视传播速度和共同防御合作,升烽火的可行性也很高,与汉初的烽火预警系统相比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邮购地图。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送信的驿站。但两千多年来,作为一种社会基层工作,几乎没有绘画来展示他们对古代社会交流的贡献。直到1972年,甘肃考古学家在嘉峪关发掘了几座魏晋时期的古墓。其中,5号墓中的画像,一幅魏和的画像,画上有一个骑马送信的驿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驿站。
1982年8月25日,为纪念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特别发行了一张邮票小型张。主图为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遗图,现陈列于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展厅。驿馆图片长34 cm,宽17 cm,米黄色背景,黑色轮廓,淡黄色马身。
三国两晋时期,人们经常在墓墙上画反映墓主面前生活场景的画。可以说,这张遗照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酒泉县一位遗书使者面前的工作生活,再现了1600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上辛勤劳作的邮政。此外,石砖的这个后使者形象具有艺术处理的升华,形象中画的后使者面部特征中没有画口,象征着古代后使者对所承担的工作有严格的保密要求。
时至今日,这张遗照地图已经成为中国邮政的代表形象之一。自1994年邮政储蓄将遗照移至邮政储蓄卡以来,与邮政储蓄走过了18年,也让我们甘肃的文物形象走进了中国亿万邮政储蓄用户的心中。邮储以驿站地图为图像符号之一,体现了新世纪甘肃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新活力
标题:[陇文化]珍藏情趣:从邮票看古代丝路邮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