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许子东讲稿》出版 评:边缘视角,旁观者清
本篇文章2189字,读完约5分钟
《许子东讲稿》是许子东第一次出版的多卷文章集。卷一:《重读文革》;卷二:张爱玲郁达夫香港文学;第三卷:跨界演讲。许子东近30年的学术著作和近10年的“跨界”言论分别收录其中,涉及国家、社会、男女、文艺等各种人文主题
光是这样的学术头衔,大概就能屏蔽掉一部分热衷于流行的读者;有三卷看起来不像是畅销路线。为什么许子东有这样的自信,他的“讲稿”会有什么价值?郁达夫在完成《新论》的论文时,他的老师钱谷融首先向他解释了新论的“新”。很多年后,郁达夫的那部分《讲义》会有什么新的注解?
“为了被遗忘的记忆”
许子东,岭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系主任。这位在20世纪80年代统治中国文坛的年轻批评家是全国中文系最年轻的副教授。后来去芝加哥大学做访问研究,与刘再复、李拓、黄子平、甘阳(该校“主持人”是李欧凡)并称“芝加哥学派”。当然,他的另一个知名身份是凤凰卫视的中国电视节目《我的妾》的嘉宾主持人。
题目从重读文革开始。本卷大部分文章发表于2000年哈佛和燕京的学术系列。原题《叙述文革》11年后被“重读”。是什么改变了许子东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许子东说,当他写这本书时,propp的书还没有完全翻译成中文,但他只看了摘录,许多英文书不明白。1928年Propp在苏联科学院的童话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翻译成英文,但对英美院校的结构主义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罗伯特·休斯的总结,propp的工作是“从一组100个形状相似的故事中提取出一个原始故事的结构。这个原创故事的31个功能,包含了这套故事中所有的结构可能性。”
许子东用propp的方法修改了他的书,希望讨论文革叙事的特殊语法和句法。希望不仅能找到propp,还能看文革,解剖所谓的红色经典或者武侠小说。
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子东就注意到,国内学术界热情地采用了西方的学术方法,但他们不加区别地使用它们,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里使用了许多方法,这是不系统的,过于急于求成。“中国文学批评关心现象和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国外的大学研究更注重理论和方法。比如前者就像一个医生在消防线上救伤病员,后者就像一个教授在医学院给学生演示,主要是炫耀自己的医学水平。但也有可能是技术眼花缭乱,对解剖对象做出了新的贡献。”他说,批评最好的境界不仅仅是证明方法好,还要解剖前人没有看到的作品内容。
然而,在芝加哥,李欧凡告诉许子东,结构主义在西方研究方法中已经过时。然而,许子东对文化大革命有着特殊的情结。他是在“文革”中长大的,他的身体变化和思想变化都是在那个时代形成的。他试图以结构主义的方式与国内同行保持距离。学术上强调方法是一种进步。中国大陆的学者往往没有这种奢侈,因为有太多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们无法超脱。
他说:“我不把中国文化大革命当作特例,但我其实是在反思自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是海外学者。写文章还是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虽然我已经留学25年了)。”所以这次“重读文革”加强了技术操作,但核心点没有变,就是复习“遗忘的记忆”。
怀念20世纪80年代的纯粹热情
像很多80后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怀念那个时代纯净热烈的文学氛围。当时的文学批评集中在《乔厂长上任实录》上,即评论改革,集中在《爱,不能忘记》,即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现在文学失焦,作家边缘化,批评家缺席。同时,文学批评的发展依附于学院,学院走的是另一条路,以项目和职称为主,学术成分少,学术成分少,技术成分多,学院批评缺乏权威性。
对于批评家威望不高的现状,许子东毫不客气地指出,当前的文学已经失去了社会文化中心的地位,缺乏吸引力;与此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评界越来越受到官僚化的束缚。学院不是单纯的学术发展,不是价值导向,而是项目导向。曾经北京大学想教英语,香港中文系鼓励英语出版(反过来,也从来不请英语教授做中文研究)。所谓全球化,在我们这行,就是英语主导中文,工科管理文科。官僚秩序培养人的功利策略。很多人只求职称,逐渐偏离学术知识。
在《讲稿》的第三卷《跨界演讲》中,许子东写了他自己的故事,其中涉及许多重要的敏感而复杂的话题。他说,这些言论是报纸和网络每天面临的热门话题,可能互不相同,但放在一起看,背后是一些连贯的思想和想法。“我的兴趣可能是与时俱进,但我的思想一如既往。有些想法在电视演讲中无法充分表达。这次是专门以讲座或者文章的形式收集。”他说《跨界演讲》的最后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故事”,正好回答了他那自以为是的“一如既往”的想法从何而来的问题。
回顾并总结自己的学术道路,许子东如何看待这三卷《许子东讲义》?许子东说:“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那里说过,这是小意义上的中国,大意义上的学术。现在,关心中国的人不在少数,正在学习的人很少。这三本书是我的总结。包括质疑文革,我在网上的评论,对社会问题的各种批评。它们也是公民的责任。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我只希望我的工作积累起来,在学术上有所贡献。"
上世纪末,上海作家协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中心策划了一项活动,由100位评论家评选出10位“90年代最重要的作家”。许子东和黄子平是海外法官。结果评估后,投票结果最接近评选结果的批评者在会上公布,许子东是其中之一。
在大陆文坛缺席十年的80年代批评家,其实是最接近评选结果的。只有这一点,虽然在港任教的许子东是一个边缘视角,但无疑又证明了旁观者清。
标题:[陇文化]《许子东讲稿》出版 评:边缘视角,旁观者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