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对北京地铁禁售报刊的4点疑问:会否制造垄断
本篇文章1567字,读完约4分钟
从上周五开始,北京市民再也不能在地铁站买报纸了。近日,北京市有关部门下发了《商会关于轨道交通车站售报的纪要》。纪要中明确指出,除信函和报纸外,所有单位和个人停止在轨道交通车站出售报刊,公安机关依法严格禁止在轨道交通车站出售报刊。
为了地铁的安全,提前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安全防范措施被“阻止”在报纸销售中似乎有点牵强。对此,人们心中有四个疑问,希望有关部门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一、地铁卖报刊是否影响安全,阻碍救援疏散?
如果三两个人在地铁上卖报纸杂志,会威胁安全。这个“地铁安全”是不是太脆弱了?退一万步说,即使地铁卖报纸存在安全隐患,也应该禁止所有报刊出售,但你为什么留下了信件和报纸的“例外”?根据该文件,“信件和报纸可以在不影响地铁安全和秩序的情况下免费分发,但分发地点和位置应选择在空大小的地铁站的指定位置,便于客流疏散”。其他媒体不行吗?一个政策应该平等对待各方,那么是否应该有选择性?
其次,会不会给人一种因为安全而禁止销售,但实际上是行政干预,造成市场垄断的印象?
大家都知道地铁站因为人流量大,一直是报纸的战场。虽然报纸是免费投递的,但目的仍然是通过免费分发扩大发行量,然后通过广告盈利。它也在参与北京报业市场的竞争,但它采取的是另一种形式,不是公益报纸。行政手段导致报纸成为“唯一一家”,并以行政命令指定“唯一一家地铁报纸”,给予特殊待遇,无疑破坏了平等竞争的环境,严重挤压了其他报纸的生存空间。
过去,一些地方经常发生“地方保护”事件,禁止在当地销售外国产品。无一例外,他们都举着一些冠冕堂皇的横幅,实际上或多或少与被保护人有利益关系。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反“贸易保护”早已成为国际趋势。一个城市还应该设置这样的“壁垒”吗?
第三,会不会影响社会效益,拆掉人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众所周知,在公共场所传播公共文化是国际惯例。地铁站作为公共场所,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声部文化交流室。能不能只是某家报纸的禁播地?纸质文件不仅剥夺了大多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权,也剥夺了读者的选择权。不是所有的读者都喜欢看报纸,一份报纸也不能满足所有乘客的阅读需求。所以应该给读者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变相强迫读者消费。
目前,报刊肩负着传播现代文化、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回答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使命,正在搭建一座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桥梁”。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样的“桥梁”越多越好。现在被迫只建一座“独木桥”。党和政府的决策如何更快、更好、更方便地传达给人民?人民的声音如何快速传递给政府?限制报刊销售似乎是小事,必然会影响大局。
第四,地铁有序卖报是国际国内惯例。为什么北京可以「特别」?
北京的地铁站过去有报摊。后来出于安全考虑全部拆除。直到那时,他们才有手机报纸出售。但是,真的有必要把地铁里的报摊全部拆了吗?其实在国外,在地铁站设置报摊、小超市,甚至是印刷厂、洗衣店等服务设施是非常普遍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报摊等服务设施的存在导致了地铁安全事故的先例。
报摊一般不仅在国外的地铁站设置,在广州、上海、南京等城市也有。为什么只有北京离地铁报摊那么近?也许在旧的1号线和2号线,因为地铁站空室小,可能有必要拆除报摊,用移动报纸取而代之。然而,其他新建地铁线路的每个车站都有很多空房间,怎么可能连报摊都没有呢?地铁是公共交通,地铁站是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和公共场所的管理需要以人为本。简单地禁止和牺牲公民的便利来解决所谓的安全问题是懒惰的政治和公共管理的低劣政策。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市场监管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着“安全”的旗号,其实是在为文化市场的公平竞争制造人为障碍,不仅媒体难以接受,读者也不会理解。所以,如果地铁禁止卖报纸,还不如收回承诺。国华(文员)
标题:[陇文化]对北京地铁禁售报刊的4点疑问:会否制造垄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