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苏童谈新作:最大困境在于描写父子“性”问题
本篇文章145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作家苏童最近出版了一部20万字的小说《河岸》。在谈到他的新作时,苏童说,最大的困境在于书中对苦家父子的“性”描写。
作家苏童最近出版了一部20万字的小说《河岸》。前几天接受新浪采访时,他说最大的困境在于书中对酷家父子“性”的描写。
在今年的《收获》杂志第二期,苏童发表了一篇20万字的小说《河岸》,这是他三年前复述完神话作品《碧奴》后的第一篇小说,将于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烈士的后代Ku·文轩的故事,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因烈士称号受到质疑而被指控有风格问题后割破了阴茎。为了让离开河岸的父亲永远和奶奶的纪念碑在一起,文选的儿子把邓的纪念碑抬到船上,文选和纪念碑一起投河自尽。
写作的最大困境:描写哭家父子的“性”
苏童前几天接受新浪阅读采访时说,这本书写于两年前左右。苏童说他一直想写一部关于河船的小说,自己分析了一下这个愿望。最重要的原因与他的祖先和他自己的成长有关。我的祖先生活在长江的一个小岛上,但他们是在河边长大的,现在也住在长江边上。因此,他们认为河流是他们的故土,至少是故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童说,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最大的困境在于描写了苦家父子的“性”。他想把性惩罚和性压抑描述为父子俩重要的生命标记。这个故事一定涉及到性。一方面要强烈表达,另一方面不能绑架有性问题的读者。如何平衡,有潜在冲突,导致表达困难。当然,这可能不难,但很难。苏童给自己定下了难度,试图超越,但不知道最后是否解决了问题。
谈主题:《河岸》是对“河”的又一次探索
当被问及小说的书名《河岸》时,苏童说如果小说要用一个很中肯的名字,应该叫《江岸》,但叫《河岸》更自然。在小说中,他无意用河流和河岸来象征任何东西。Ku·梁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观察河流和河岸的维度,就像河岸是油坊镇人民的家园和未被定罪者的故土,而河流是襄阳舰队船民的家园和流亡者的天堂。河和岸不是世界的两极,而是一组参照物。
许多小说作者被问到他们作品中虚构与真实的关系。谈到这个话题,苏童说,他的小说几乎都是小说,因为他对小说的崇拜。在我自己的文学观点里,虚构才是最伟大的现实。不过,苏童也表示,“江岸”有明显的“70年代”和“きだよよ 0”迹象。20世纪70年代是他的青春,也常常是他的故事背景。与以往的写作最大的不同是,这次他试图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勾勒这个时代的面貌。因此,《河岸》中的时代不仅是背景,也是小说中另一个潜在的重要人物。至于最大的人物,苏童更多的是用所谓的记忆,而是用理智去勾画他的脸,所以这个人物其实是最嚣张最暴力的。
在苏童看来,《河岸》中父子的处境是不一样的,似乎父亲唯一的出路就是从流放到拒上岸,被定罪,被救赎。他没有逃跑,而是在受苦,而他的儿子却不停地逃跑和狂奔。他在精神上也是一个孤儿,总是处于恐慌之中,饱受成长之苦。他的父亲和儿子仍然一动不动,但他们被困在河里,但他的父亲已经决定永远不上岸,但他的儿子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
苏童曾经说过,这是一本关于“寻找”的小说。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说《河岸》中的主要人物是三个半孤儿,Ku文选、辉贤和傻子卞进是真正的孤儿,主人公Ku·梁冬也可以算是半孤儿。从这个意义上说,搜索主要是基于三个半孤儿的搜索。这些人物被命运放逐或抛弃,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有着密集的纠葛。他们注定会有天生的不幸,但各自人生中最重要的行动其实是寻找。孤儿应该找什么?他们必须先寻找母亲,这是一个共同点,然后寻找自己的身份、家和国家、爱情,或者简单地说,他们必须寻找天堂。
标题:[陇文化]苏童谈新作:最大困境在于描写父子“性”问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