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粟裕兵行险招: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
本篇文章3077字,读完约8分钟
本文摘自《共和国第一个功勋卓著的少将:苏羽传》。引言:作为共和国的第一任少将,苏羽一生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即征服全国的战争时代和建国后的和平时代。在以前的时代,苏羽是从一个普通的班长一步步走向野战军司令员的。毛泽东听了苏羽的话,对苏羽的战略军事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7月13日至8月12日,一个月之内,华中野战军连续作战4次,消灭敌人3万余人,打破了蒋介石三周解决苏联问题的梦想,使苏联的战局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
此时苏联国民党军队机动兵力不足,难以继续全面进攻,不得不调整部署:东起南通经如皋至海安的主要道路,西至扬州沿运河进攻邵伯、高邮,积极加强对海安-泰州线以南被占领地区的“清剿”和防御。南通、如皋一线部队相对薄弱,是他们暴露的侧翼。
苏羽设想,如果避开正面,攻击其侧翼,打通南通与如皋的差距,将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基地,打乱敌人的部署,创造消灭敌人的好机会,在运动中找人消灭敌人。8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蒋介石将于8月25日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苏羽和谭震林决定立即南下作战。陈毅、张鼎成、邓子恢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在二十五日顽固的庐山会议之前,我给顽固派以严重的打击,决定带第一、六师和第五旅南下夺取白浦、丁彦、南通、海门一线,以便顽固派主力南下支援时,有必要歼灭一旅至两旅。”⑤中央军委、陈毅8月20日复电,同意华中野战军行动计划。
后来中央军委发电指出,攻占、白浦、南通、海门一线后,海安、如皋之敌可能坚守阵地,不敢南下。“在这种情况下,请考虑第二步能否攻占磨头镇、张黄岗、嘉里城,能否用相机攻占黄桥,能否调动或迫使海上之敌。”强调“在敌后这些城镇歼灭敌军,即使各地陆续有一个营,也是很有意义的”。①
苏羽认为,中央军委的指示是及时正确的。当即决定从丁延和林紫之间打开缺口,以黄桥为攻击方向,插入敌人侧翼进行战斗。这个敌人的背后,是国民党军队在它占领的地区,从东到西几百里,从北到南几十里的封锁圈。南面以长江屏障为界,东西南北许多据点形成封锁。黄桥位于封锁圈的中心。3万多主力部队插入敌人封锁线作战,这是一场奇袭,也是一场危险的比赛。
苏羽说:“这个动作就像孙行者打牛一样。钻到敌人肚子里很危险。”他敢于采取这一冒险行动,因为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所谓敌人后倾,其实就是新四军的老根据地。经过六年的抗日斗争和反顽固斗争的训练,这个地区的人民刚刚进行了土地改革,参加和支持自卫战争的热情增加了。虽然他们暂时落入敌人手中,但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战斗。
华中野战军的士兵大部分是在华中解放区长大的,与华中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仅为人民利益而战,而且始终注重维护人民利益,积极支持土地改革。在汝南作战后,苏羽部署下一战,决定“大力加强敌后游击战,争取时间解决土地问题,以有效巩固解放区”。苏羽、谭震林、刘先胜、钟期光等进入敌占区后,先后发出“珍惜人民力量”的指示,告诉全体指战员,指出“珍惜人民力量和物质资源,争取今天战争的最后胜利,是决定性的因素”,规定了七项保存人民力量的措施,要求军队使用文职人员(担架除外)不超过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并号召全体指战员“改正”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爱人民。地方党政机关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人需要人,事需要物。
据不完全统计,苏联战役期间,15万民工随军,50万人直接服役支援前线。只有第一师提供了360多万戈的军粮和70多万吨木柴,其他物资无法计算。树枝前的民工用汽车扛着肩膀,运输弹药,供应干草,照顾伤员。部队打到哪里,人民支持到哪里。民兵、游击队站岗,封锁消息,打击“还乡团”,直接配合主力作战。党、政、军、民通力合作,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壮丽画卷。华中野战军三万多主力进入敌后,感觉如鱼得水,行动自如。晚上行军,军民都习惯了,连犬吠的声音都很难听到。国民党军队被蒙在鼓里,对华中野战军的行动一无所知。
8月20日下午6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发布作战命令,对丁岩、林紫进行攻击。21日晚,展开了一场战斗。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的主力,像三把钢刀,割断了蒋介石长蛇阵的腰。
和临淄是(南)通儒(高)公路上的两个集镇,位于国民党占领区东部封锁线的中间。交警总队六个旅,26旅一个营,驻扎3700人左右。
交警总队,被称为国民党的“口袋皇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忠义救世军”和上海税务警察总队改编而成。它名义上由“军事系统”指挥,由美国间谍梅尔和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训练。它配备了美国的机械设备,每人配备一把长短枪。这个单位政治上极端反动。它与地主合作武装“还乡团”,血腥镇压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这是一个为人民大众所憎恨的恶毒敌人。
华中野战军突然发起进攻,国民党军队闻讯赶来参战。经过夜以继日的激战,1师、6师歼灭了丁炎、林子的敌人。第五旅推进了他们的胜利,扩大了战果,占领了丁彦北部的陈侗镇。在这场战斗中,交警总队的5个旅和第26旅的1个营歼灭了3500多人,少将兵团俘虏了2000多人。许多被捕的地方干部、民兵、土改积极分子被解救出来,预定的作战目标实现,打开了突围西进的大门。
在这场战斗中,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物资,包括美国制造的十轮卡车、机枪、卡宾枪和手铐以及几所房子上标有“美国”的镣铐。华中野战军部队换成了美军的机械设备,似乎更加强大。士兵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笑着议论纷纷:“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厉害。他知道我们汉阳楼不行了,就发了卡宾枪,连收据都不要。我们来了多少,我们收了多少,欢迎再来!”此后,蒋介石一直以“运输队长”的绰号在国内外广播。
丁琳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苏羽来到六师十八旅,在村头的风车旁呆着,凝视着西边,思考着下一步的作战部署。他让工作人员去找旅长饶寿坤。见面就问:“部队现在心情怎么样?”“部队不断取得战斗胜利,装备也发生了变化。从干部到战士的情绪都很高。”饶寿坤回答道。苏羽道:“我现在吃不下睡不着,在想下一仗怎么打。我们打下丁延、林子后,在如皋威胁敌人,他们很可能调兵增援。你必须为连续作战做好准备。”
果然不出苏羽所料,李默庵判断华中野战军要进攻如皋城,令黄桥守军增援如皋。与此同时,他命令黄率领第25师进攻。这时,北线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了绥宁、淮北,正准备入侵华中省会淮北。李默庵认为,华中野战军的主力集中在如皋东南部。增援邵伯并绕过他来自北方的封锁需要很多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他可以攻占邵伯,沿运河向北推进,并配合蒋介石在北方路线上向淮河和淮河推进。他把自己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救东拣西,东西呼应,一举两得。
苏羽的对策出人意料,胜于敌人:攻黄河(桥),救邵伯,战援。苏羽认为,如果蒋介石占领邵伯,将威胁到苏联和淮河的侧翼,拯救邵伯势在必行。如何挽救法律?出奇的成功。东线敌军已连续五败,满目疮痍。他留下第七纵队控制海安和本家集以北的防线,在海安和姜堰之间发动了镇压性的进攻。在西线,他想在当地的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师中有五个团坚守邵伯,阻止敌人向北推进。第一师、第六师、第五旅、特勤团按原计划向敌封锁圈中心推进,进攻黄桥、泰州,运用“救赵于魏”的战术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发现敌战斗机,解除对的包围。
一师副师长陶勇接到向西走的命令,叫来侦察科长,告诉他任务:“你马上出发,向西走,穿过黄茹公路到泰州,沿途侦察敌情。如果你发现一条难走的河,你应该把它架桥。大部队马上就要进去了。”“不是要去救邵伯吗?为什么不朝北,而是插在敌人背后?”侦察科长不解地问道。陶勇说:“现在向北转还来得及吗?我们也要拯救邵伯,这是一条捷径。”
标题:[陇文化]粟裕兵行险招: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