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心灵倾诉
本篇文章1096字,读完约3分钟
1997年,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前夕,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罗庆之的《敦煌百年》。10年后,作者在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再次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删节、补充和修改,由上海三联书店转载。
我觉得《敦煌百年》是一部文学的、严肃的学术著作。对历史转型期的敦煌研究及其各种思潮作了中肯的评价。对于参与敦煌研究的中外人物来说,如果是实用性的,或者是从一般感性上感知的,是很难跳出老套的。作为一个出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本土作家,罗庆之对敦煌研究尤其着迷,他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学术积累对此书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年敦煌》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新材料,从一个强有力的角度,多角度探讨了敦煌学的起源和发展,并对一个个踏足斯里兰卡的中外著名敦煌学者进行了动态的评价和褒扬,试图对一些长期以来形成固定趋势的论点进行质疑和筛选,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关于敦煌学的论点。由于这本书采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批判性论述角度和另一种非常规思维,在初版后在文坛内外引起了一些涟漪,在敦煌学术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名声不一。问题主要集中在斯坦因、伯希和王道士的评价上。按照罗庆之的说法,判断王道石(王元)要注意具体的历史脉络,拨开历史的云雾,还原这个小人物的本来面目和功绩。他还认为,有了现有的数据,斯坦因和佩里奥特就应该从他们的“强盗”和“间谍”的帽子里去掉。在我看来,斯坦因等人的文化属性不应该是单一的,政治因素和攻击性因素并不是他们属性的全部。作为科学家和世界级考古学家,他们必须有自己的超越性,后者可能更好地展示他们生活的本质。其实对斯坦因等人,甚至包括王道石的评价,都是正常的学术问题。在避免武断和简单化的今天,这种学术分歧理论总会迟早发生。然而,罗清刚刚表达了一些长期存在的不同观点。
与一些空洞、神秘而看似庄严的“学术杰作”相比,像敦煌百年来的作品会给人更多的教训。为了把这本书写好,罗庆之自费多次前往敦煌,反复调查研究,精神十分感人。两年的每个星期天和假期,他都不停地去敲退休老敦煌学者的客厅,听他们在莫高窟的亲身经历。一些老学者在去世前记录了他们珍贵的声音。总的来说,罗庆之的创作并不矫情,不做作,不媚俗,给人一种朴素率真的感觉。
千年敦煌还年轻,百年敦煌研究还方兴未艾。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明珠,作为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希腊文化的交汇点,被称为“亚洲十字路口”,在今天仍然表现出巨大的文化融合和再生。这是中国和世界的骄傲。在这个“十字路口”,罗庆之写出了他在历史上和今天的敦煌研究中对敦煌的考证和反思,表达了他对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和伟大精神传统的深情厚意,自然是难能可贵的。
标题:[陇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心灵倾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崆峒鹤鸣》出版
下一篇:[陇文化]方健荣《敦煌之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