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又近又远一座城
本篇文章927字,读完约2分钟
小时候参加过东港东路的修建,刨土,砌石,路边种槐树。当时学校正从五里铺小学搬到五里铺大队。后来槐树的近冠左右,一路遮荫,甚至可以避雨。即使刮风,手和脸也是湿漉漉的,凉凉的,还有一个晾衣服的地方。
后来听人介绍兰州: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
听着人们饶有兴趣的讲解,耳边传来张保和的快板:土豆鸡蛋在锅里煮,嘎老头在土炕上睡觉。这时,一幅奇怪而怪诞的画面出现了:一个精瘦的老人蹲在路边,一手抱着牛大,一手看着一本香喷喷的鸡汤书,还在啧啧有声。
兰州有多远!远在明朝,苏的第一个国王就从张掖迁到了兰州。兰州也近。去原陆军总医院看莲荡池,清末改名小西湖。
兰州很远,站在三叠阁上,向北望去,城市狭窄而向上翘,与北山几个斜坡上高耸的建筑相连;兰州很近。坐在河边栈道上的木椅上,朝北看,河水在中心升起,同时推着小浪冲走土堤。
据说兰州是黄河唯一流经的省会城市。
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来,全在山谷里。像兰州这样的地方可能更宽敞,但至今没有成为城市。未来呢?靠近兰州黄河,没有甘南玛曲黄河第一弯的浮雕,也没有壶口黄河第一瀑的热闹,难道仅仅因为流过就应该是深深的印记吗?这条河并不特别,但它已经活了几千年。
那种面条是陈伟敬(河南怀庆府清华人)在嘉庆年间发明的,东乡族马留起从这里学习并把它带到了兰州。之后,陈和生、马包子等人将标准规范为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一直延续到今天。兰州一万多家牛肉面店都源于此。所以,我进入兰州才一百多年。
这本书以一本美国杂志为蓝本,将兰州积累的激越与和平、灵动与纠结、优雅与土鳖、高音与低音融为一体,成为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奇迹。到现在已经38年了。
耳朵里有千年的波浪,手里有百年的长脸。看一本38年的杂志,难怪奇怪!
兰州不大,从三叠阁就能看出来;兰州很大。自霍去病驰骋以来,两千年来,它一直繁荣昌盛,奄奄一息。
兰州这个小镇有很多故事。20多年前,在兰州军区北墙外的河边路上,一辆马车飞驰而过,像司机一样高声唱着花:铡草机的刀砍下了他的头,他的血和身体不得不陪伴着他的妹妹。那时候有邓丽君的歌,有小镇的故事,清澈透亮,像仲春的兰州正午。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百花】又近又远一座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