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甘报故事】“百花”伴我成长
本篇文章1796字,读完约4分钟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我从小就热爱文学和写作。但当时很难找到书读。内心时常感到饥渴,对文字的执念让我痛苦。初中的时候,我爸从县图书馆借了几本小说。我在通渭一中的时候,每天下午都会去学校的报纸专栏看报纸。报纸通常有四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甘肃日报。我最喜欢看甘肃日报的百花版,里面经常会出一些有趣的散文、诗歌,偶尔也会出短篇小说。可以说我的文学梦就是从那里起飞的。
我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发表文章,但是一直没有给甘肃日报百花版投稿。直到1993年6月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我才给它投稿。我还记得百花版最早发表的散文是1995年1月24日的《我的四叔》。以前有过吗?都模糊了。后来的《爷爷的歌》等等。记得爷爷的小曲发表的时候,有爷爷的照片相伴。爷爷经常把那张报纸放在炕上的窗户上,如果有空,看看就知道了。有一次,奶奶还说你爷爷的照片登在报纸上,别人拿着扔来扔去,不太好。爷爷笑了笑,没说话。
2002年,《甘肃日报》开始推出专栏:《陇军作风》,发表了关于甘肃一线作家的每周评论,我在马步升写的那篇。当时的甘肃日报百花副刊编辑彭中杰很欣赏,让我写一篇甘肃其他作家的评论。第二部是《雪漠》,题目是《雪漠:文学与良心的荒漠》,对当时很热的小说《沙漠祭祀》进行了批判。但是雪漠当时在甘肃很热。彭中杰说先放一边,让我先写别人。我写了《唐大田》,发表之前就发表了。没想到一下子就有很大影响。当时作协主席王嘉达先生和作协副主席白远先生开始关注我,要求我加入省作协,并迅速推荐我加入中国作协。
后来我写的一系列评论发表在百花版,大概20篇左右。这些文章基本都是批判性的文字,对当时甘肃文坛的一线作家进行了严肃而坦率的评论,主要是说他们的不足。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一次去甘肃日报出差,爬上了高高的台阶,就是那栋古色古香的办公楼。在许巍先生办公室谈这件事的时候,他笑着说,不要紧。他认为文学应该受到批评。表扬有什么意义?批评可以进步。
可以说,我应该感谢他们走向文学批评的道路。没有他们的鼓励和爱,我不一定会走这条路。
经常电话联系彭中杰先生。如果他对手稿有什么意见,我们都在电话里交流。有时候,做完一个人的评论,接下来谁来写?他会在电话里看一个单子,让我选。他太喜欢我的文章了,每次发表都不改。许巍老师,我们有微信,经常和你打招呼。他看过我的文章,会和我聊一会儿。
我做《甘肃日报》作者快20年了。我喜欢花,每年都会在上面贴几篇文章。有时候他们问我要稿子,有时候我就投稿。我觉得大部分时间会发合适的稿子,发表。不过偶尔也有拒绝的情况,我觉得很好。它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品味。《甘肃日报》的读者中有很多领导干部。我以前是省委党校的老师。很多地县领导都听过我的课。当他们看到我的文章时,他们会打电话给我,和我谈谈他们的想法。文章里有读者,他们会打电话和你聊他们的想法,这是作者最开心的事。比如我在文海观潮专栏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同学打来电话,还有错过了陈和雷达的文章,让大家感到不安,通过微信和电话和我交流。从电话里,我能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感情和对绅士的记忆。
《甘肃日报》百花版和《天妃杂志》可以说是甘肃作家的摇篮,许多甘肃作家由此开始走向全国。我开始是它的读者,然后是它的作者,然后是它推荐的评论家。2013年创办《文学》陇军专栏,逐步介绍甘肃作家、评论家,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侯川的《杨光祖:剑戟寒光照耀》出版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百花版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杂文,介绍了一批甘肃作家、评论家,我也列在其中,并出版了彭金山先生的《杨光祖文学批评简论》。彭老师的文章写得又老又热,他的文章集诗人的激情和学者的深刻于一身,给了我很多启示,也给了我很多好处。
宜居城市要有河流、湿地、花木、绿地。一个城市也要有一些好的报刊,一份优秀的报纸一定要有好的副刊。这些将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这个城市将有一个未来。李辉先生多年来一直是《人民日报》的副刊。退休后,他编辑了一系列关于副刊的书籍,名为:《副刊文献丛》,其中之一是《副刊面面观》。在他看来,一份报纸除了新闻之外,能带给读者最好的阅读体验就是副刊,足以让读者静下心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品茶,细细阅读,从而达到与之共情。
感谢百花,欣赏文学。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甘报故事】“百花”伴我成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百花】弱水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