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陇原新变化 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兰州西站的声音
本篇文章1612字,读完约4分钟
兰州以西叫西站。其实应该叫七里河。站,站,站。西站是火车站,既是货运站又是客运站。这是狭义的西站。西站站在七里河上,站了很久。久而久之,去七里河的人会说去西站,去西站的人自然会去七里河。这是一个宽阔的西站。
90年代初,十几岁从县城出来,一个人去西站上班。工作地点不是狭义的西站,而是西站外的铁路工厂。
我背着巨大的行李走在武威路上。道路漫长,崎岖,崎岖。要穿过一个洞,这个洞又深又暗。走着走着,山洞好像被摇了一下,然后又摇了一下,惊天动地。那是火车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声音穿透洞穴的钢筋混凝土,均匀或不均匀地落入洞穴,在洞穴中分散。我的耳朵被西站的声音震住了。
出洞,路还长。路还是不平的,没有人行道,或者说有,很窄很窄很窄,又消失了,和车道混为一谈。是热,太阳又毒又热。车在我身边飞驰,废气夹杂着浮尘让人窒息。道路是灰色的,房屋是灰色的,天空是灰白色的。人也是灰色的。路上的人穿着工装裤,帆布衣服,灰色的帽子,灰色的绒面皮鞋。我非常惭愧。灰色是西站的主色调。
西站,有很多工厂。每个工厂都有几万人。最重要的行业。十有八九,在西站走的人,你看到的人,不是这个厂的,就是那个厂的。下班后,我在西站闲逛,有时散步,有时骑自行车,去石兰厂、蓝同厂、蓝托厂和热电厂就像一次工业旅行。无论你走到哪里,空的空气都弥漫着同样的味道,工业味,混合,纠缠和分离的机油,汽油,蒸汽和动力。
商业氛围在建兰路。建兰路不宽但长。从西进西路到瓜州路,有一个叫建兰路市场的自由市场。卖衣服的,卖日用品的,卖磁带的,样样齐全,价格也不贵。一整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只是在建兰路市场,整个西站,你发现灰色消失了,机油的味道消失了,颜色出现了,市场的喧嚣暂时取代了行业的轰鸣。
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时光飞逝。离开西站后,我不止一次回西站。我开车去过那里。我熟悉一些道路;有些路很奇怪。其实我只熟悉方向。兰州狭长,你只要往西走,进入七里河,也就是西站。然而,当我到达某个路口时,我失去了理智。我环顾四周,试图从记忆深处寻找熟悉的参照物,但高楼大厦像时间之剑一样切断了我记忆的河流。建兰路在哪里?西进西路在哪里?敦煌路在哪里?犹豫了一下,拐过一个十字路口,看见远处有个洞。我瞬间想起了我走过的尴尬和恐惧。当时是双洞,一进一出,一进一出,人车混杂,有时候人在车里,车在洞里,半个小时没动。行人在车前车后的缝隙中游泳,内脏充满废气和灰尘。现在,双孔变成了三孔,双向八车道,车有车道,人有人性,大道之行。
我乘城市铁路去过那里。从中川机场上车,开车半小时,进入兰州西站。我很惊讶西站的变化就像破茧成蝶。老西站还在,是货运枢纽,动脉畅通。新西站像玫瑰一样悄然绽放。透过窗户,我可以看到现代化的巨型枢纽站。在站台上,宝兰高铁、蓝欣高铁和中川城际铁路从东达西向南北汇聚。当年我从老西站上车,坐火车回老家。那是一辆通勤车,停在车站。从兰州西到老家榆中下观营站,下车一个多小时,然后招手停车半个多小时。现在从兰州西坐动车,19分钟后到了渝中高铁站,离开车站,也就是县城,家乡的山川向我冲来。
建兰路已经脱胎换骨了。当年的步行街和自由市场,现在变成了商业区。徜徉其中,店铺云集,名店云集,老品牌不乏。恍惚中感觉到了广州熙熙攘攘的北京路和北京的王府井。毗邻商务区,是兰州soho和兰州国际商务中心。这是一个综合商业中心,建在兰州友谊宾馆旧址上,是西站的标志性建筑。
西站的夜晚,没有当年的灰黑痕迹。当企业出城入园时,商业的暖色取代或正在取代工业的冷色。站在俯瞰西站的高楼上,到处都是灯光,光影交错,五彩缤纷,彻头彻尾的不夜城。
推开窗户,夜风吹在脸上,清新、简单、自然的气氛中,委婉的音乐来了。不时地,潜伏在世界上的人们的话语和笑声漫不经心,奔涌着,翱翔着,冲淡了稀疏的星空.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陇原新变化 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兰州西站的声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