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鼠仓——蒿支沟旧事系列之一
本篇文章4136字,读完约10分钟
乍一看,年轻读者现在认为他们在谈论金融股。因为在股市中,“鼠仓”是一个常用词,指的是“一个无良经纪人欺骗客户”。而我在这里讲,还有一个故事,更接近于这个词的本义。
小时候,我们让牛羊去田里。除了爱护牛羊,防止它们吃庄稼外,我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找一个“鼠仓”。在古老的家族里,不管是田鼠、家鼠还是老鼠,都统称为老鼠。所以,鼠仓其实指的是田鼠仓。
如果你找到一个老鼠仓库,你会发财的-
我这里说的鼠仓是指田鼠偷庄稼,人和老鼠抢食物的故事。
田鼠先在地上挖一个洞,然后把“偷来的”谷物储存在里面,以备过冬、繁殖和生活之用。田鼠是一种老鼠,吃地里的庄稼。它不仅吃庄稼,而且还挖深坑,广泛积累谷物,在秋天庄稼登台后用作一年的“口粮”。
一般来说,田鼠想偷的庄稼是那些容易剥皮,谷粒较大的。小时候发现鼠仓里的粮食是秋粮,主要是粒度较大的蚕豆。在我的家乡,我一般都叫它大豆(下文中所有称呼大豆的都是指蚕豆),也有亚麻等粒度较小的作物。大豆是田鼠的最爱,因为它的颗粒很大,大约2-4粒在一个豆荚里,而且容易脱皮。
俗话说:“龙胜龙,丰;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田鼠会打洞。也许是怕被发现,它选择的洞址一般不在地下,而是在离农田不远的草坡上,很隐蔽。当田鼠挖洞时,它首先用头向前挖掘,然后转过身,用爪子将土壤推出洞外。当洞内堆积的土多了,它又出来,把土推到离洞很远的地方,这样就找不到痕迹了。老鼠聪明绝顶,很少有人能发现它们。
田鼠挖洞是为了居住和储存食物。为了“广积粮”,就必须“挖深坑”。庄稼成熟后,它开始努力工作,积累了一冬一年的口粮。在被收割带走之前,它挖洞、扒衣、运送食物,为的是拉一大家人的老鼠。
一般来说,田鼠先打一个直径约两英寸、深度约一米的直洞,然后开始打一个直径较大的洞来储存谷物。这个直洞的深度也很科学,就像人类为了储存土豆和白菜而挖掘出来的地窖,适合储存粮食。直洞下去后,除了储存谷物的洞外,还有一个代替分叉的偏洞,作为它的“生活区”,供田鼠筑巢繁殖。据一位朋友说,他见过也有一个专门放粪便的洞,但我小时候没注意到。不过不管有没有这个“厕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挖的那么多鼠仓里面储存的食物都是非常干净的,在塞满瓷器的白黄豆里看不到任何杂质。
田鼠比普通家鼠更大更强壮,尾巴也更短。可能是担心被发现,一般都是晚上去“偷”吃的。晚上,我们在地面边缘巡逻,在寂静的空夜晚,我们可以听到田鼠“砰砰”剥谷物壳的声音。一开始,我们真的很害怕,我们的背感觉又冷又毛骨悚然。但是当你听到人们的脚步声,你就跑得无影无踪了。首先,它从大豆秸秆上咬下并撕下一个豆荚,然后剥下皮,取出大豆颗粒,放在嘴两侧的脸颊上。估计一次有七八粒之多,运到山洞储存,然后跑出去“偷”。它的速度很快,以上过程分三次、五次、两次完成。在田鼠盛开的那些年里,田野里的庄稼被剥光了稻草,满地都是谷壳。
人们发现这个洞无非是三条线索:一是在农田里,看到一堆堆褪了色的谷壳,就知道这片土地被田鼠光顾过,附近一定有鼠仓;第二,找到地上田鼠的方法。在草地上,由于田鼠运输的食物更多,它的路线就变成了一条细长而平坦的道路,而沿着平坦的没有草的鼠道,它的“家”——洞口一定要找到。这个洞,直径大约两英寸,变得很滑,因为老鼠来回走得更多。路线越滑,田鼠跑的路程就越多,摄入的食物就越多。第三,地上发现老鼠。
我们发现鼠洞的时候,也发现了粮仓。我们今天比找到煤矿和油井更兴奋。按照现在的食品卫生观点,田鼠体内有细菌,包括鼠疫、出血热等30多种疾病。人们怎样才能吃到嘴里的食物?现在,人们避免它。谁会吃这种食物?但是在那些人又饿又饿的日子里,他们不能这么在乎!再多一把粮食,就会饿一天,甚至救一条命。人和老鼠争夺食物是必然的。奇怪的是,当时所有的农村人嘴里都吃过田鼠带来的食物,没有发现任何疾病。
然后,我们迅速拔下草,拧成一个塞子,先把洞堵上,防止田鼠被发现时转移食物。然后他飞回家,叫小伙伴拿着铲子撅着头挖。一米多深的直洞,不挖下去是无法从偏洞里得到食物的。所以,挖鼠仓是一件有趣的事,也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还有人鼠相争后胜利者的兴奋、激动和紧张。尤其是直坑挖到底挖到鼠窝的时候,我总是担心里面的田鼠会突然出来求生,有一群幼鼠,通常多达五六只,会“吱吱”叫着跑出去了。这时候胆小的宝宝都吓得跑开了,远远的看着不敢前倾。当然,挖个鼠仓也不容易。从四面挖一米多深的坑,得挖好半天。只有把直洞挖到底,才能找到储存食物的偏洞,也就是鼠仓。
有一次,我们放羊的时候,在泉湾的斜坡上发现了一个鼠仓,离庄子不远。我们喜出望外,赶紧回家拿工具。挖下去后惊喜地发现,白大豆被存放在一个大坑里,相当瓷实,要用小铲子挖才能松动。我们用双手小心翼翼地举起松散的谷物,当我们准备把它装进小屋时,许多小田鼠从我们旁边的洞里出来了。可能刚生完孩子,他们连头发都没长,就慌慌张张的跑了。但是他们找不到妈妈,可能出去给幼崽喂食了。我和朋友读到他们的母鼠在储粮运粮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也认为他们毕竟是小生命。我们不能拿他们的口粮,也不能再杀他们了,就不追“人人喊打”。
不仅如此,在老鼠跑了之后,我突然担心这些幼崽跑出去的时候找不到妈妈。我这么小就失去了家,整个冬天都不知道他们会住在哪里,吃什么。后来经常想起小时候做过的这些事,心里总有一种愧疚感。人啊,你经常受委屈,可是我们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在乎那些老鼠的命运呢?虽然他们长大后很烦人,但他们会偷走人类劳动的果实,给人们带来麻烦。
当然,鼠仓大小不同,食物也多多少少有。有的有三四升,也就是二三十斤,有的小的有七八斤或者十斤。主要还是看人早晚的发现。如果你发现得早,你会在田鼠完成保护区之前挖掘它们。当然,食物不多。鼠粮带回家后,用泉水洗干净,晒干,磨成粉,就够全家吃几天了。当然,为了奖励他们,家里会抽出几把给活跃的娃娃。这时候我们会兴奋地抱着柴火,热着锅,然后先吃。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的食物是油炸大豆。刚从地里采来的大豆,不湿不干。它们被放在铁锅里油炸或者埋在火里。熟了就爆开一条缝,去皮放进嘴里吃。它们闻起来像热豆子,味道很长。吃了几颗豆子,不禁回味无穷。农村有句话叫吃“一颗黄豆转一座山”,指的是全谷黄豆为饥民提供的能量。那时候我们爸妈不让我们炒,不让我们烧队里发的限量大豆,说你们都炒了当零食吃,那你磨什么?于是,我们趁机在生产队的地里收集大豆,特意穿上大口袋的衣服,剥下一些大豆放在口袋里带回家,静静地埋在厨房里。有时,当团队收集大豆并把它们拉到农场的后面时,在装车或运包时,干燥的豆荚经常会因为挤压而裂开,大豆会掉到地上。我们把它们拿起来,然后我们可以炒它们。
这个鼠仓里的两三升大豆,比起上面口袋里的或者地上捡的,肯定是大丰收。除了留在家里磨的,奖励我们娃娃当零食的,也能让我们玩的开心。一般我们用铁锅炒,更多的时候是把烧牛羊粪的炕火从炕洞里拉出来,把黄豆埋了,不停的搅拌。过了一会儿,它开始噼啪作响,爆裂开来,黄豆自动跳了起来。我们迅速用扫帚上抽出的树枝或竹子搅动粪火,捡起来吃。有时候不小心把快爆未过期的黄豆放进嘴里,刚想咬一口,却砰的一声蹦出嘴里,让你满嘴都是热水。
除了田鼠,普通的老鼠挖洞但不储存食物。在我的记忆里,冬天的麦垛下面有一个老鼠洞。我们把最后几捆麦草堆拿走后,发现了鼠洞,然后从家里拿了一个水桶往里面灌水,逼着里面的老鼠跑出来跑来跑去。这时候家猫就在旁边等着,老鼠见了猫吓死了,魂都吓走了。猫伸出爪子,老鼠停止了移动。但是没有猫的时候,麦田里的男女老少都跑过来,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场面壮观。
当时除了少量的自留地,农民的耕地是集体的,任何个人都不能从土地上获得粮食,无论是收割还是剥皮。然而,通过田鼠的嘴从鼠仓中挖出谷物是合理的。谁找到它就归谁所有,发掘后可以带回家吃。因此,我们不仅不讨厌田鼠,而且认为偷食物是正确的。通过田鼠,我们可以把队里搬不动的食物带回家,填饱饥饿的肚子。
我们村就是这种情况,无论是队里还是家里的政策都比较灵活,能充分调动人们挖鼠仓的积极性。但各个团队的情况因地而异,有的生产团队要求将鼠仓的粮食上缴给公众。据我的同学文玲说,“老鼠仓”在我们政府后面叫“仓库老鼠”。我们的土地是四川的梯田或者平原地,仓鼠仓的开口一般在田埂上。每年团队拔大豆的时候,都能找到仓库老鼠剥下来的壳和稻草,然后就能断定附近有老鼠仓库。于是,船长安排了专门的人去寻找和挖掘鼠仓。团队中的玩偶负责寻找大豆田周围老鼠仓库的洞。找到洞后,他们用棍子抓住它。挖掘者挖的时候用几根棍子把老鼠仓库打死了。这时候你可以看到鼠仓里的白大豆,一个挨着一个,挤得都成瓷了。每次挖仓库,一般都能挖两三背。挖好的鼠粮被抬到生产队仓库前的打谷场,让阳光照耀,然后进入队的仓库。
南方老鼠爱吃米饭,北方田鼠爱吃大豆。这种人鼠争食的鼠仓遍布北方农区,当年真的救了很多农民的命。据我的同学祁安说,他们家乡景泰县洪宪村有人叫江瞎子,他有特殊的功能。人们用木棍把他引到地里,他用手指探查鼠洞,判断是否有仓库。制作团队的成员依靠他们的神来避免饥饿。
“肥肥,没粮我小米!三岁的女人,我愿意照顾它。”这个三千多年前的中国诗集《诗经》中反复背诵的名言,很多人都很熟悉。可见,田鼠剥夺人的食物,人要老鼠死,人鼠矛盾自古就有。但是,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制作团队大锅饭的特殊时代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然而,啮齿动物在医学上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人类临床实践中的许多药物都是先在小鼠身上试验,然后成功应用于人体。人类的生活总是受到向老鼠学习的启发。老鼠挖粮洞,人挖菜坑。人和老鼠是敌人和朋友。古代朱元璋的谋士朱升说:“筑墙高,积粮广,慢慢称王。”在当代,毛主席采取了“深挖、广积粮”的策略来对抗苏联。不幸的是,当田鼠挖到很深的洞里并积累了大量食物时,它遇到了饥饿的人类,于是人和老鼠争夺食物,它们非常开心,留下了我们这一代人童年时代无法抹去的有趣记忆。
最近我市气温骤降,为了“保证供热、民生、稳定”。12月14日,兰州热电公司启动寒潮天气环境供热、调峰热源应对寒冷天气变化的运行方案。
标题:[陇文化]鼠仓——蒿支沟旧事系列之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平安即福(诗一首)
下一篇:[陇文化]你会到工地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