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汉剧《白门柳》演出获专家肯定
由两届“梅花奖”得主李领衔的粤剧《白门柳》近日在中山大学成功上演。由广东汉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白门柳》,是我省唯一一部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上演的剧目。它在《怪姑娘》中表现了刘在金陵青淮畔的辉煌才华和命运多舛,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情感和泪水。
演出结束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广东汉剧院联合举办了“广东汉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宝成教授和广东省汉剧院院长李女士共同主持。小说《白门柳》作者刘思芬、广东省文联主席、该剧编剧张伟、中山大学教授黄天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徐艺欣等参加了研讨会。他们围绕“白门柳”的演出,广东汉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东汉剧。
刘思芬肯定是成功改编的
刘思芬首先肯定了广东汉剧《白门柳》的成功改编,具体谈到了改编剧本在人物塑造、主题把握、情节剪裁、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成功。黄天吉教授非常具体地讲了他看完《白门柳》后的感受。他认为:刘的性格在戏曲史上是罕见的,有点像李,有点像《飘》中的斯佳丽,但他在大与错面前是坚定的。他特别欣赏《扔水池》这部剧,说水袖舞很棒,说唱的时候加点苦味可能会更好。后来中山大学教授罗斯宁教授认为该剧很现代:一是渗透了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刘有自尊心和政治天赋,还讲诚信;其次,有一种现代审美意识,体现在服饰、歌舞、情节上。罗丝宁还指出,萧声的咏叹调有些像少女,令人不舒服,结尾用钱钱乙的诗也不太合适。建议努力打造优质唱段。广州大学刘晓明教授认为该剧是史实,陈寅恪《刘传》,刘思芬同名小说,编剧张炜改编,李表演,观众眼睛交织的精彩,赞赏剧中主角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才子佳人的基本模式,刘的结局是“永生不死”。
音乐也可以加强
广东汉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本次研讨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中山大学副教授宋俊华从广东汉剧“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入手,谈及其“遗产申请”和保护前景。博士生陈志勇也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虚心、重视理论研究和口述历史工作等方面对广东汉剧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此外,编剧张伟畅谈了自己写剧本《白门柳》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徐艺欣将《桃花扇》与《白门柳》进行比较,认为李比较朴实,钱与社会地位和文学成就不同。而《桃花扇》55部小说的改编,以及130万字的小说《白门柳》改编成两个半小时的剧本,也是非常困难的。他还认为,戏剧可以大大增强中国歌剧在音乐上的特点。
中国戏剧院校合作促进中国戏曲保护
座谈会上,汉剧院院长李还介绍了广东汉剧的发展现状,并从机构设置、艺术制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广东汉剧院为保护广东汉剧发展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对策。据悉,广东汉剧院正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策划“汉剧现象”系列活动,希望能推动广东汉剧保护的发展。
广东汉剧《白门柳》在中山大学的亮相,是广东汉剧院举办的“广东汉剧大巡演”第二场活动。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戏曲文化在大学校园的魅力,陶冶了大学生,也有效拯救了被列为“岭南濒危剧种”的中国戏曲。
本报吴玉理实习生卢冬雨
标题:[陇文化]汉剧《白门柳》演出获专家肯定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