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文摘】香港的书院精神
本篇文章1353字,读完约3分钟
从深圳到罗湖海关,坐火车走不远,是香港中文大学所在的“大学站”。出了站台,却怎么也找不到大学门口。问完人,才知道通过对面的出口,是大学校园。这让我很纳闷:大学没有校门怎么开?
进入校园后,许多年轻人在排队等车。虽然队列很长,公交车也很多,但他们很快就登上了一辆名为“转车”的校车。
根据我的经验,大学校园的路应该是宽阔平坦的,人来人往。没想到车没走多远就进了复杂的山路。很多地区因为坡度比较陡,车身倾斜度很大,但是速度一路不减,这让我很佩服司机的驾驶技术。走了十分钟迷宫般的山路,停了十几站,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是新雅书院。在那个同学的带领下,我顺利到达了夏紫大厦的学生公寓。
在山上建大学有点出乎意料。据说在现代社会,山区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是在中文大学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意识到把大学建在山上的好处:既节省了大量的耕地,又让校园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或者山重水秀的美景尽收眼底。第二天中午,我看到有人在餐厅附近的露天游泳池游泳,一个外国女学生在附近的灌木丛里看书。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有多舒服。
我曾经认为,在一座地形复杂的山上建一所大学是很难的。经过观察,我发现校园里的建筑不仅简单实用,而且可以融合,互相照顾。例如,每天早上我从夏紫大厦出来,要经过一栋教学楼,乘它的电梯下八层,然后经过一个广场,才能到达田家炳大厦八层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这种包括走廊和电梯进入道路系统的设计,在大陆很难见到。
这座建筑的设计令人惊叹。比如说夏紫大厦。你一进房间,就能看到窗外美丽的海湾。远眺,船、海、车、路尽收眼底。尤其是晚上,下面的灯光明亮而美丽。过了几天,我发现对面的两栋房子其实是开放式阳台,在香港算是奢侈品了。由于我的窗户面向大海,我以为对面的阳台只能面向群山。没想到走到阳台,才发现这里可以看到大海!这种独特甚至巧妙的设计真的很神奇。校园里的建筑不仅简单、大方、实用,还以个人的名字命名,以鼓励人们为教育捐款。因此,在大楼的大厅里,有捐赠者的雕像和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是由几所学院合并而成的。早在1949年秋,著名学者钱穆为了给大陆难民子女提供上学机会,在九龙租了两间教室开办夜校。次年春天,学校被命名为新亚书院,意为“亚洲新生”。新雅学院成立后,钱穆决定以人文教育为宗旨,以中西文化交流为使命,使之成为一所理想的学校。所以既要继承中国古代书院的免费讲课精神,又要采用西欧学校的导师制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在山上建书院,但没想到这一传统在香港得以保留,并赋予其现代意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前辈就对晚清“废书院兴学”的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雅学院终于得到了港台各界的认可和国际社会的关注。1964年,香港政府将新亚书院与崇基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成立香港中文大学。现在这所大学不仅要保持当年的传统,还要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这个困境只能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解决。
几天后,我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找到了大学的校门:四根造型独特的汉白玉石柱和一块用中英文刻着校名的花岗岩巨石。没有喧闹的人群,没有喧闹的店铺,没有站岗的保安,只有简单、朴素、圣洁、安静。于是,我想起就在去香港之前,内地一所大学要花几千万元重修校门。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4月7日)
标题:[陇文化]【文化·文摘】香港的书院精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