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瘦西湖:扬州的缩影
本篇文章1924字,读完约5分钟
扬州最先知道它美,从李白的名句“故人讲西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名句“春风离扬州路十里,卷珠帘总是不如”,姜夔的名句“二十四桥还在,心潮澎湃,冷月无声”……扬州诗美而雅。扬州曾是江南最繁华奢侈的地方。古人云“钱生钱,鹤上扬州”,可见当时去扬州是人生的一大梦想。
瘦西湖是扬州的标志性景点,甚至是扬州的缩影,无论从人文历史还是景点来说都是如此。它位于今天扬州市的西北部,尤其是清朝的康熙帝和乾隆皇帝先后在长江以南巡游的时候。扬州官员和盐商不遗余力地沿湖造园,帮助皇帝游泳,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清代钱塘诗人王陵有诗云:“垂杨不断拾残草,雁牙画虹桥。也是一壶金,所以应该叫瘦西湖。”瘦西湖之名由此而来,“瘦长”二字可谓点睛之笔,出乎意料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蜿蜒的水就像一条锦带,像微风一样飘来飘去,美丽而优雅。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一个雍容华贵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就好比一个苗条帅气的少女。
穿过公园大门,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条依山傍水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是花坛。路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郁达夫曾说:“瘦西湖的好处,都体现在水树上,体现在游览的曲折上。”柳树蒙上一层薄薄的烟雾,亭亭玉立的树枝映在湖面上,与远近景色形成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可惜我来早了。春天是瘦西湖最美的季节。闭上眼睛,我仿佛感受到了瘦西湖在春天——春天和三月的迷人容颜,和煦的风,波光粼粼,摇曳的树,与千柳共舞,湖面上飞舞的柳絮让人感到迷茫;柳叶舒展,桃花盛开,蜜蜂蝴蝶飞舞,恋人手牵手走在林间树荫下,湖边鲜花盛开,面对如此动人的春光,怎能不醉人?
当你到达柳树的尽头时,你就到了徐花园,那里外面是弯曲的水,里面是池塘。花木竹石,古朴典雅。正殿叫昆汀亭,前面立着两个大铁镫,据说是梁肖留下的遗物,供原镇水使用。西边有个亭子叫春草塘唱,取谢灵运的名句“春草长在塘里,园中柳成鸣禽”。许园后面是小金山,又名长春岭。作为一个景点,它被称为梅岭春神。想必梅花一开,满山都是清香。之所以叫小金山,是因为它利用了镇江金山的优势,而且是人工建造的,所以小了很多,但却是瘦西湖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清朝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这样描述它:“虽然都是人为的,但奇思妙想润物细无声,就是元朗的瑶池,琼楼的玉宇,我简直不敢相信!它的妙处在于,十余座园林亭阁合二为一,与群山相连。”在巴掌大的地方,不仅有重楼画阁、古玉仓亭、曲芬廊、茂林秀竹,还有幽景古寺、靖远平塘,不禁让人叹为观止。湖边的草堂,琴房,月景,吹台,真的很近山。最奇怪的是,白塔感觉好像第一眼就看到了。后来知道白塔是仿北京北海白塔建造的,但是北海白塔高耸庄严,而这里的白塔建造的精致美观,衬托出瘦西湖的优雅宁静。虽然是借来的,但是刚刚好,独一无二。
弃岸上船。瘦西湖的船娘大多是美女,都很苗条,穿着天蓝色的碎花布衣服和裤子,没有涂朱砂粉,看起来很美很可爱。我可以带五个人在船的两边,船夫坐在船尾。船夫一边唱扬州小调一边熟练地划着:“嘿嘿,我姐,你不善于做事,你我故意把你的脸翻一遍,你不能看人家的样子……”歌声甜美而富有韵味,美妙的声音仿佛在清澈的湖水中洗过一样,听在心里很舒服。同船的两个年轻人不禁感到孤独。他们走近那个女孩,说他们想学着和她一起划船。女孩很大方的让他们坐在旁边,教他们手拉手划船,但是他们的举动就像一把大锯子,手里的桨也不管用,弄得满船的人都笑了。突然,湖变宽了,四周一片寂静。不时有船从对面划过来,让人感到兴奋。猛然抬头,一座横跨湖面的石桥是吴婷桥,也叫莲花桥,从远处看,它真的像五朵盛开在水中的莲花。我看到这座桥分成四翼,有五个亭子、亭子和回廊。据说桥下有十五个桥洞。当明月为空时,每个洞都容纳着月亮,伴随着金色的涟漪,所有的月亮都在争夺荣耀。不可预测。突然想起那首《天下三分,流氓扬州》。
再往前是第二十四座桥的位置。弃舟登岸,只见碑亭上镌刻着毛泽东的诗《致扬州刺史韩绰》:“青山远水,江南草秋不枯。二十四桥月夜,玉人们教吹哪里?”诗是因为桥而唱的,桥以诗闻名。他们很浪漫,世代相传。爬上石桥,遥望,思绪无边。这是杜朗写下他永恒绝唱的第二十四座桥吗?这座桥是在现代重建的,建造得简单而精致。例如,长虹位于海浪之上,空的意境充满了梦幻和神秘。过去的盛况虽不在,却也从容不迫。
扬州瘦西湖以江南秀丽迷人的风景而著称。扬州在历史上的确是一座温柔富饶的城市。住在这里,英雄很容易丧失进取精神。所以唐诗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只合扬州之死,禅智为好墓。”
扬州一直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穆图、胡璋、徐宁、欧阳修、姜夔,以及后来的郑板桥、金农等扬州八怪,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不知道是他们帮了扬州,还是扬州帮了他们?
标题:[陇文化]瘦西湖:扬州的缩影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糯米藕香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你们要走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