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生活·关注:志愿者架起的一座桥
本篇文章2426字,读完约6分钟
如今,志愿者的服务功能已经多样化,尤其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更需要志愿者。今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第一批“志愿者讲师”正式上岗,拉近了我们与这群敬业快乐的人的距离。
掌声中的志愿者
窦东成,57岁,退休铁路职工,现任甘肃省文物收藏协会理事。他对文物收藏的热爱导致他加入了志愿者团队,主要负责讲解丝绸之路展厅。
遇到窦东成的时候,他穿着西装,胸前挂着“志愿者翻译”的牌子。窦东成说,只要站在博物馆里,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志愿者的整体形象。“欢迎来到丝绸之路展览馆……”窦东盛的解说开始了,很快就聚集了很多观众。他们随着窦东盛的介绍一起动了,不时发出“哦”的声音,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窦东盛一一回答。解说到最后,台下响起了掌声,窦东成经常用“谢谢”来回答。他说这掌声让他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省博物馆负责志愿者工作的杜经纬告诉介绍,今年3月正式开始招募志愿者,在近400名申请者中进行了面试,最终确定了60人。策展人、副策展人、几位专家、社会教育司司长和高级讲师就文化和文化知识、讲解技巧等相关专业进行了讲座。目前,在职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教师、研究生和退休人员...杜经纬告诉记者,周末来服务的志愿者一般有十几个,每天大概有四五百名观众。
杜经纬说,很多观众听了志愿者的讲解后鼓掌,有的观众还特意让志愿者来了之后给他们讲解。现在,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增加了。
让更多人了解甘肃
张绍轩是蓝田一中的政治老师。他不仅上高三,还在班主任面前一周工作六天。他给博物馆的唯一一个周末。说到张少轩在博物馆做义工,他不得不说说他儿子。他过去常带儿子去参观博物馆。当他的儿子看到讲师在解释时,他对他的父亲说:“如果你能来这里向每个人解释就好了。”有一天,儿子在报纸上看到博物馆招聘志愿者讲师的消息,赶紧告诉了父亲。后来从报名到面试,两个人一起去了。
从对彩陶的初步了解来看,空·怀特现在很容易说话。每次解说结束后,观众都会鼓掌表示感谢,并和他合影留念。有一次,张绍轩遇到一对看起来不像本地人的老夫妻。在他解释的过程中,这对老夫妇一直在用dv机拍摄。张少轩以为他们在拍文物,最后发现老两口的镜头一直对着他。解释完了,老两口走过来感谢他的解释。直到那时,他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从中国台湾来的。他们告诉张绍轩,之前对甘肃一无所知,以为甘肃是戈壁沙漠。张绍轩觉得这个解释“值得”。
张绍轩说,以前出差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不熟悉甘肃的外地人听说张绍轩是兰州人,就问他:“你们都是沙漠那边的吗?”有的甚至不知道兰州在哪里。张少轩对类似的问题非常不满。他说现在信息交流这么发达,没想到外地人对甘肃有这么大的误解。张绍轩假期想去甘肃旅游,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博物馆是展示甘肃人的好窗口,所以暑假几乎每天都去博物馆,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多一个人了解甘肃。他在解说中,也很努力地向观众介绍甘肃。比如在谈大地湾文明时,他强调大地湾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在谈一些贝壳状图案的彩陶时,他强调当时人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现在儿子看到张少轩给这么多人讲解,眼里满是对父亲的崇拜。
传播知识的乐趣
与其他类型的志愿者不同,博物馆志愿者更多地扮演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这已经成为许多志愿者的乐趣。
窦东成20年前开始对文物产生依恋,用心研究家里留下的很多东西。他过去有许多出国的机会。他喜欢收集散落在国外的文物。他说:“我想恢复尽可能多的东西。我不希望后人出国看我们自己的文物。”
窦东成一直拿着一个黑色的文件夹。打开后发现有厚厚一摞大大小小的纸片,上面写满了字,都是他的“宝贝”——各种收藏的文物和自己的经历。但是解释的时候,只要他站在文物面前,所有关于文物的信息,年代,发掘地址,甚至一些细节都会脱口而出。叫精准,让人惊叹他的记忆力。窦东成说:“也许我对这些文物有感情。我休息的时候,经常站在文物前和文物说话。关于文物的一切都像电影一样闪现在我面前,我也不必刻意去记。”经过多年对文物的研究,窦东城对文物的欣赏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他会在解释中加入流行的收藏市场。比如他在谈到一件元青花瓷时,介绍了这件文物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20多岁的倪家军自告奋勇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但每次看到人们渴望未知知识的眼神,倪家俊都感到满足,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张少轩看到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总想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来讲文物,吸引他们。他说:“即使你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感兴趣的种子。”
消除“观看差距”
在志愿者的qq群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互相讨论关于文物的知识。许多志愿者利用空的业余时间找到大量的相关资料,并把它们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任何有新想法的人都会先和大家讨论一下,讨论哪种解释方式最好。杜经纬说,每次看到志愿者热情洋溢地谈论文物,都被推崇为“圈内人”。对于倪家俊来说,他喜欢这种和其他志愿者交流的状态,因为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良性的互动。
窦东城喜欢用“义工队”这个词。他说团队的原则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观众。正是这种对观众真诚的态度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很多文化艺术爱好者都请他讨论一些文化艺术界有争议的话题。
张绍轩说,他从其他志愿者身上看到了许多宝贵的品质:奉献、坦率和乐观。陈老师一个人带着孩子,要照顾家人,但是每周都来伺候。这位60岁的老师家里有一位瘫痪的老人,她没有耽误志愿者的工作...张绍轩说,有时候他问观众需要不需要主动解释,可能有些观众不理解志愿者的工作,会很警惕的说:“没有不需要钱的好事,我们不需要。”张绍轩说:“我们希望被观众理解。如果更多的观众进入博物馆,我们的作品会更有价值。”
杜经纬说,博物馆展品的内容和观众的欣赏水平总是有差距的。为了消除这种“观看差距”,中国各大博物馆都广泛引入了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队发展相当成熟。志愿者是拉近展品和观众之间距离的桥梁。杜经纬说:“有了志愿者,可以说博物馆对观众更负责,能留住观众。”
标题:[陇文化]生活·关注:志愿者架起的一座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十字街:老师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