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父亲的含义
本篇文章809字,读完约2分钟
我1955年6月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当时父亲郑宏生是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老师。我父亲只在私立学校呆了三年。如果他想继续他的教师生涯,他需要努力学习。从我出生开始,我见过最多的场景,就是父亲躺在我的书桌上看书写字,父亲抱着我一岁读完《资本论》。
我爸从来不打我骂我。如果我“犯了什么事”,我父亲就通过写检查来“惩罚”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从那以后,我中断学业,跟着父亲去了河南农村的“五七干校”。在干校的儿童学校,因为把作文题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改成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被老师开除了。我在家里写了张支票,等着爸爸回来。他一进屋,脸色就很难看,显然是被告知我被辞退了。
我提出了考试——我努力写小说的考试。父亲看着它,脸色变得阴转晴。我离开学校后,父亲在辅导我。他给我的第一课是背诵《共产党宣言》。当我遇到我不认识的单词时,我就在字典里查找。
我做了父亲后,继承了父亲导师的衣钵,只做了,没说孩子的事。
当我儿子郑亚旗两岁的时候,我开始自己写月刊《童话大王》。我之所以能一个人写几十年的月刊,就是想让儿子知道,父亲靠一支笔,让家里衣食无忧。
自从郑亚旗18岁生日后,我就没给过他一分钱。首先,他去了一家新成立的报纸,靠建立和维护网站以及修理电脑谋生。三年后,作为报社技术部主任,他辞职了,创办了《皮皮鲁》杂志,运营我参加各种电视节目。
前几天,郑亚旗打电话给我,说他在北京建了一个工作室。在过去的一两年里,我有时会看到他带着各种各样的相机。我以为只是为了好玩。当我得知他建了一个工作室后,我意识到他又开始烧新炉子了。
我父亲不是作家。我不是摄影师。父爱的模范作用不是鼓励后代模仿和复制,而是激励后代在继承上发生改变。我不知道我的孙子们会做什么,但我相信他(她)从小就见证了他父亲郑亚旗的教导,他(她)会奉献和自力更生,因为我们是一脉相承的。(摘自《北京晚报》,2009年6月19日)
标题:[陇文化]文摘:父亲的含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圈子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