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22 16:36:02 阅读:

本篇文章2509字,读完约6分钟

民间语言有其独特的能量。因为出自平民之口,所以具有“人心同”和“情理同”的特点。它不胫而走,形成社会信息传播的动力和舆论的力量,不仅作用于平民的日常生活,还作用于法院,影响着民族运动和政权的存废。最让人感同身受的是,明朝弘治嘉荫(1494年)写的《三国演义》中有十多首童谣,大多与天象、预兆、预言相匹配,寓意着人物的吉凶或国家的前途。《千里光·贺》童谣;10日预言董卓趁机入京,废韩少帝,控中央后立韩先帝,关东诸侯联盟伐董卓,放弃洛阳,迁居长安等事件,不禁让人体尝到了民间语言中智慧的神秘力量。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事实上,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民间歌谣和谚语的力量。”的《大行人》载:“七岁,屈,骂骂咧咧,辞了职;九岁,一段历史,一个头衔,一个声音。”行人是周朝主管诸侯会议,派遣使节到其他国家传达国王命令的官员。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每隔七九年),他召集诸侯国的相关文官学习语言修辞和音乐歌谣。据西汉刘信与《书》:“请三代周钦宣车使者,八月李民使者巡路,求代语、民歌、歌谣。”这里“三代”指的是虞、夏、商,“傩”是李周的行人。这两个史料可以前后考证,说明古代搜集歌谣谚语是个人行为,也是官方行为,受到高度重视。主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智慧力量和社会历史意义。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在读书人和文人少的旧社会,口头传达的谚语大多自然消失,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用文字记录的,这就更有价值了。历史悠久,文字记载的谚语散落各处,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舒窈》、宋代沈括的《孟茜笔谈》、宋代王祥之的《集声》、元代楼元里的《天家五行》、明代徐光启的《全书》、元明清的《医统志》、清代天下郡的《李国病书》等。但相对来说,把它们汇编在一起,便于阅读和参考,集中精力感受智慧的力量,更有意义。因此,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些专门编纂历史谚语的书籍,如明代杨慎主编的《古今谚语》、《古今风谚》、清初郑主编的《天竺集》、清末杜主编的《古代谚语谚谚》、民国顾颉刚主编的A、B、陈鹤祥主编的《人民画儿歌观》等。其中,《古代谚语与箴言》最为著名。张寿昌(北京出版社,1998)编纂的明清至近代的歌谣谚语,是《古代谚谚》的补充和延续,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这些谣书直接影响着今人和后世诗词散文的创作和发展,因此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对于歌谣谚语史乃至民间文学史的研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智慧力量!难怪培根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可以在它的谚语中找到。”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相比较而言,按地域收集歌谣谚语的专门书籍要少得多。冯梦龙编纂了明代的《山歌》、《闺阁》,收集了800多首江南歌谣和流行歌曲,对于我们感受明代江南歌谣和谚语的智慧具有重要意义。清代李编辑,编有广西少数民族歌曲100余首,分为、姚松、宋、四卷。它被记录在拼音汉字和详细注释。它成为民间文学、民族学、民俗学和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资料,其智慧力量不言而喻。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最近的地方歌谣专书是由陇南一中沈主编的《陇南歌谣与谚语》(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9月版)。该书主要包括200多首歌曲(主要是儿歌)、1000多条谚语、400多条歇后语、300多个谜语和几篇研究论文。曾经和兰州城市大学的莫超教授谈过这本书。他认为该书的特点是“编撰陇南方言特殊地区陇南的歌谣和谚语,保存了这片热土上语言的活化石,在语言上更具独特性和个性”。对此,陇南文联主席毛林纾也说:“大部分都是陇南方言的原创儿歌...这是最能代表陇南地域文化的语言。”(“陇南谣谚”代替“诗意的存在”)。西北师范大学的赵奎夫教授给作者写道:“这本书基本上都是有记载的(谚语),保留原著的真实性是非常难得的。”总结这些专家的评论,陇南谣谚具有地域性、史料性、风土性、原貌性的特点。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看了《陇南谣谚》很久没写了。不是因为这本书有什么神秘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是因为它的视野落在了陇南民间文学的丰富矿脉上,挖掘了一些对陇南生息环境的认识,让我犹豫不决,生怕误读了这么一本有特色的书。

什么是谚语?是歌曲和谚语的集合吗?从陇南歌谣和谚语标题的构成来看,应该是这样的。但在民俗学中,民谣一般被视为民间口头文学,而谚语则被归为民间语言。谚语和民歌在国外也是分开的。民谣具有歌曲的特点,一般表现为韵脚,表达复杂,所以略长。而谚语则有文字的特点,多为带有一定含义的警语。他们的表达简洁,因此略短。这样,歌谣和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就有了差异。而陇南歌谣与谚语之所以合称,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共性,即形式朗朗上口,因对抗而易于传诵,内容上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这也是它让我关注的重要原因。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举例了。沈显然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告诉人们,从而启发读者思考,进而找到欣赏陇南歌谣和谚语的智慧。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陇南谣谚基本上是陇南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起源于陇南方言口语,而非书面语。这些人民群众创作和传播的歌谣和谚语,往往是一般生活经验的总结,一般是针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随意表达的。这本书把这些表达作为一个整体包含进去,无疑可以成为引导舆论、创造流行观念、传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辐射民间语言所拥有的智慧张力的常用工具。我们从《陇南歌谣与谚语》中找到了直观的陇南历史事件的镜子。这本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陇南人多年情感的另一种宣泄。也正是从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陇南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各种生动细节...自古以来,歌谣和谚语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向后代传达了普通人语言中独特的智慧力量、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江洋没有忘记《儿童歌谣大观》给了她,陇南歌谣和谚语对后世肯定会有这样的影响。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陇南流传的风土人情和谚语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其中蕴含着关于陇南山川、文物、风俗、特产的大量信息;充满了陇南人民无尽的深情厚谊;也是陇南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收集和整理,《陇南歌谣与谚语》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头。虽然也有一些不足,如古今分类不清、书中记载不明、批判性筛选不足等。对我们来说,仅仅对我们从敞开的缝隙中看到的东西感到惊讶就足够了。至于像沈这样的组织者的努力,陇南歌谣和谚语的宝库要真正打开,让读者走进陇南民间语言的殿堂,领略智慧的力量,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我们拭目以待。

[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作者是陇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标题:[陇文化]兼评沈文辉搜集整理本《陇南谣谚》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