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散文:故土元家沟
本篇文章1022字,读完约3分钟
袁家沟位于通渭县东南部,是一个之字形盆地。北山东南端是黑石头村,南山南端是湘南乡政府驻地马家店。盆地土层薄,下面的岩层不厚。岩石下有水流,水在破碎的岩石层涌出,使盆地成为湿地。
根据文昌庙的沿革和龙王庙的碑文,唐宋时袁姓人从天水迁入,现在的村民主要是清朝咸丰同治初年从天水迁入的。祖先携手劳作,耕种土地,生活繁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的家乡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丽。袁家沟得水之利,深冬时节冬小麦还绿。到了古代历法的四月中旬,山上开满了数百朵花。其中五种是农作物花:马铃薯花、紫花苜蓿花、大麻花、豌豆花和紫色花。野花有两种,主要是野棉花和野菊花。惠泽村有几十棵100年左右的核桃树。在20世纪60年代,槐树和柳树的直径超过30厘米。农家牡丹已有百年历史,根深叶茂,花比碗大,花期近两个月。家乡生产丰富,人民勤劳能干,名声远扬。全村种普通蔬菜,经常在黑石卖。每年春节,家家户户祭祖,给长辈拜年。2月,全村人在村庙祭神三天,祈福年好。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酒楼,有个油坊,产品在周边县市都有卖。还有医药作坊和印染作坊,生意也很红火。从事蒸笼制作的有几十人,从事泥塑烧瓦的有几十人。到现在,陇西、定西、会宁的寺庙建设,都是出自元氏县村的人之手。村里有一所私立学校,有二三十名学生。每年春天,人们学习乐器、歌剧、武术和练习技巧,这成为村里的时尚。如今,这些活动已经被回来工作过年的年轻人组织的群舞、短剧、新小曲、新社火所取代。
老人们说,明清时期,湿地的大水泉里伸出巨大的爪子,把一只路过水池的小牛牵到水里。人们因为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一点,就说牛被Python吃了。全村人协商用石头做的碾米盘盖地板。结果,水从外围冒出来。这水是清溪,从党川流到牛古河,是下游人民至今饮用的水源。1958年,在全县水利建设高潮时期,公社组织全村艰苦奋斗6个月,在盆地西部修建了15米高的大坝蓄水,很快建起了20亩的水库。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相应的设备,一水一湖,灌溉田从来没有用来养鱼。到了20世纪90年代,平坦的山上的植被已经被1 空摧毁,浑浊的水已经汇入湖中,水库最终被淤积到地面,以生命交换的水库被宣布消失!在水库被摧毁之前,水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村民的土豆坑中溢出。正因为如此,人们都搬到了西山,现在沿路有40多户人家建房,传统的青砖房一字排开,形成街道。屋前栽花栽树,湿地出现真正的新农村。水推进了袁家沟新农村建设,最终改变了家乡的旧貌。
标题:[陇文化]●散文:故土元家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散文:年味悠长
下一篇:[陇文化]白龙江风情对联